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有關(guān)忽必烈的童年、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生活的資料很有限。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國的黃金時代。他出生之時,蒙古人開始開疆擴土;他長成之時,蒙古大軍已經(jīng)無遠弗屆,把疆域遠遠地擴張到了北方和西方。在這段蒙古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無疑是兩個最顯赫的蒙古人。歐亞的歷史是從蒙古人開始的。在13世紀最初的幾十年間,他們經(jīng)過不斷的蠶食,建立了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其疆域北部從朝鮮半島一直延伸到俄羅斯西部;南部從緬甸一直到達伊拉克。他們的軍隊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蘭和匈牙利。在此過程中,他們消滅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包括統(tǒng)治中東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亞的花剌子模等。在幾十年間,蒙古人統(tǒng)治了歐亞大部分地區(qū),并對其他地區(qū)形成威脅之勢。
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總領(lǐng)漠南漢地軍國庶事。早在藩王時期就思“大有為于天下”,并熱心于學(xué)習漢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簡)、僧子聰(劉秉忠)、王鶚、元好問、張德輝、張文謙、竇默等,問以儒學(xué)治道。先后任用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jīng)略司于汴梁,整頓河南軍政;屯田唐、鄧等州。忽必烈在蒙哥汗時受命治理漠南漢地軍國大事。他依靠一批漢人儒生幕僚的幫助,幾年內(nèi),在中原若干地區(qū)內(nèi)建立起統(tǒng)治秩序,并搜羅和培養(yǎng)了一批治國人才。同時,他還奉蒙哥之命,領(lǐng)兵發(fā)動了滅亡大理國和侵掠南宋的兩次戰(zhàn)爭。
忽必烈從青年時代就已結(jié)識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漢地的情況。1251年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治理漢地,在以后十年間,繼續(xù)聚集流落的儒生和地方軍閥的門客,在他周圍組成一個幕僚集團。1252年,宋軍攻打河南邊地。忽必烈請準蒙哥在河南設(shè)經(jīng)略司,任命忙哥、史天澤、楊惟中、趙璧為經(jīng)略使。1253年,蒙哥分賞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撫司。1254年夏,忽必烈駐六盤山。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懷孟州封地。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為懷孟路總管。
征討大理
1252年六月,忽必烈去曲先腦兒(蒙哥駐夏之地)進見蒙哥汗。蒙哥命忽必烈率軍征云南。1253年,忽必烈率領(lǐng)大軍在六盤山度夏。秋天,大軍經(jīng)過臨洮進入藏族地區(qū),到達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1254年初,忽必烈軍包圍了大理城。大理軍民出城迎戰(zhàn)失利。段興智和高祥棄城逃走,大理城陷。忽必烈派大將也古和霸突魯追擊高祥,斬于姚州。
遭受貶謫
忽必烈勢力的發(fā)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藍答兒等在關(guān)中設(shè)鉤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財賦。阿藍答兒等從河南經(jīng)略司、京兆宣撫司的官員中,羅織一百余條罪狀,旨在除滅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員,削弱他的勢力。這年十二月,又親自去朝見蒙哥。蒙哥見忽必烈來朝,相對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文字摘自 《中國通史》)
登基
蒙哥汗去世了,遺留下三個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成為未來蒙古帝國的大汗。旭烈兀自1256年成為波斯汗后,由于遠離蒙古高原,而沒有要求繼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為幼子,已經(jīng)成為蒙古汗國本土上的統(tǒng)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營。作為蒙古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 ,他準備在蒙古召開庫里勒臺,以確保他被舉為大汗。而忽必烈搶在他之前行動。他率軍從武昌北上,在中原的開平上都府(位于今察哈爾和熱河之間的多倫諾爾附近)建大本營 ,早些時候,他只是在這兒建起了他的夏季駐地。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黨羽,即他的軍隊,擁立為大汗,當時他44歲。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這次倉卒的選舉是非正式的。按傳統(tǒng),庫里勒臺應(yīng)該在蒙古召開,會前應(yīng)召集成吉思汗的四個兀魯思的代表們出席。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聶思 托里安、教徒學(xué)魯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躊躇地在和林悟取大汗稱號。在漢地,控制著陜西和四川的蒙軍將領(lǐng)們傾向于阿里不哥一邊,但忽必烈不久就把這兩個省的軍隊爭取到他一邊。忽必烈的副將們在甘州東部(甘肅境內(nèi))打敗了阿里不哥軍,這次勝利鞏固了忽必烈在對蒙古統(tǒng)治下的大理、西夏、吐蕃、金朝、南宋的所有權(quán)。忽必烈把他的優(yōu)勢兵力向大蒙古汗國本土推進,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葉尼塞河上游撤退。接著忽必烈錯誤地設(shè)想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軍隊后,回到中國。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來,驅(qū)逐了這支駐軍,并進軍迎戰(zhàn)忽必烈。在戈壁邊境上打了兩仗。第一仗忽必烈獲勝,然而;他再次錯誤地沒有追擊阿里不哥,10天后魯忽(Alghll或AlllghLI),阿里不哥曾幫助阿魯忽從其堂兄妻、兀魯忽乃手中奪得察合臺兀魯思。由于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勢力與忽必烈的勢力相匹敵,直到將近1262年年底,阿魯忽背棄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變了形勢。當忽必烈趕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領(lǐng)和林時,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與阿魯忽作戰(zhàn)。阿里不哥被兩軍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為了籠絡(luò)人心,沒有殺他,但是,處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聶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魯合。為謹慎起見,他把阿里不哥作為重要俘虜囚禁起來,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內(nèi)戰(zhàn),西北地區(qū)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紛紛自立,此時尚在西亞進行西征的旭烈兀也準備自帝一方,不論忽必烈還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沒有召開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參加的大忽里臺,忽必烈不被廣泛承認,于是,忽必烈將大汗在西亞的直轄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封給旭烈兀換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其實旭烈兀留在西亞忽必烈也沒辦法,但忽必烈給了旭烈兀統(tǒng)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將大汗在中亞的直轄地(阿爾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農(nóng)耕和城郭地區(qū))封給察合臺汗阿魯忽換取阿魯忽的支持。而欽察汗國早在元定宗貴由和元憲宗蒙哥統(tǒng)治時期已經(jīng)取得實際上基本獨立的地位。 因為大蒙古國 (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qū)、東北地區(qū)(包括整個黑龍江流域)、吐蕃地區(qū)(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亞南部地區(qū)以及今新疆東半部。
立國建都
自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以來,以族名為國名,稱大蒙古國,而沒有象北魏和遼、夏、金那樣建立國號。忽必烈稱汗后,建年號“中統(tǒng)”,但也沒有另立國名。1271年11月,在建國十多年之后,他的統(tǒng)治地位已經(jīng)逐漸鞏固時,才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下詔說:“頃者耆宿(指子聰?shù)龋┰勍?,奏章申請,謂既成于大業(yè),宜早定于鴻名”,“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忽必烈依據(jù)漢族的古代文獻《易經(jīng)》,改建國號為“大元”,這就表明他所統(tǒng)治的國家,已不只是屬于蒙古一個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繼續(xù)。
忽必烈建開平,成為稱汗建國的基地。但忽必烈已將中原地區(qū)作為他的立國基礎(chǔ),開平顯然不適于作為國家的都城。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開平為上都,作為駐夏的納缽。1264年八月,又下詔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稱燕京)仍改名為中都,作建都的準備。忽必烈建立“大元”國號后,1272年二月,采劉秉忠議,改中都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1273年,大都宮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
元朝從此即定都在大都(北京市)。大都代替和林,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明、清兩代,北京一直是國家的首都。元大都的修建,影響是深遠的。
去世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連串打擊。他最鐘愛的妻子察必于1281 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愛的兒子真金,也是他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英年早逝。或許由于這些個人悲劇的刺激,他開始酗酒,并且毫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越來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與此同時,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敗,至公元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病逝。
這個時期忽必烈最大的失敗是對外遠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對外遠征也曾遭到過挫折,但卻從沒有經(jīng)歷過像13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樣完全徹底的失敗。1274年他的軍隊在遠征日本時就曾遭受過挫折,但是這次失敗是由無法預(yù)見的自然災(zāi)害造成的,因此還可以解釋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后來的失敗則純粹是由于政策不恰當?shù)母淖兌斐傻?,因此他就無論如何也難辭其咎了。新政策完全背離了蒙古人傳統(tǒng)的擴張主義觀點。蒙古軍事力量從未嘗試過向海外擴張,因此蒙古人普遍缺乏海上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同時,他們也不具備在亞洲南部地區(qū)地面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由于不熟悉地形,他們的作戰(zhàn)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是誰的兒子,忽必烈生平介紹】相關(guān)文章:
1.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了元朝,元朝成為全國性政權(quán)
4.忽必烈對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所實行的措施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