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時間:2022-07-21 15:36:34 教學反思
  • 《木蘭詩》教案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美術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貓》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蘭從軍》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yōu)秀品質。

  本課教學從“女英雄”入手,并以“女英雄”結束,重點突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其中有幾個地方特別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學中借鑒。

  其一,以想象促理解。平時教學中遇到一些難理解、難體會的地方我們也許比較喜歡用提問或者講解的方式來解決,而在本課教學中,朱老師卻用了想象的方式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如在教學第一小節(jié)時,朱老師讓學生分組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這個拓展性訓練讓學生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不僅可以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而且有助于學生主動閱讀,把書讀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能力。其次,第三小節(jié)的一連串動詞短語濃縮了木蘭南征北戰(zhàn)、奮勇殺敵的艱辛,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墒侵炖蠋焻s讓學生用邊讀邊想象的方式,再現了這些悲壯的場面,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學生體會木蘭女扮男裝、屢建戰(zhàn)功的不易。

  其二,以朗讀促感悟。朱老師能抓住“焦急萬分”、“赫赫戰(zhàn)功”等關鍵詞來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感悟、內化文本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

  其三,注重學法的滲透。讓學生學會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這節(jié)課,朱老師就非常重視學法的指導和滲透,其中有預設的,也有生成的。如學完第三小節(jié)后,教師就及時進行學法的總結,讓學生知道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并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多運用;再如,在理解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時會想些什么,有一位學生在回答時用上了自己所查的資料,于是朱老師就及時肯定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這篇課文基本上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進行謀篇布局的,這節(jié)課也是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教學的,雖然這樣教學也順理成章,但是學生思維方式被牽得比較緊?,F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辨證統一。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該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同樣是從“女英雄”入手,如果把探究的問題設計成“花木蘭是一位()的女英雄?!?/p>

  不僅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化零為整,以一條主線貫穿整課學習,而且可以拓寬學生探究的空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究問題,如:從木蘭為國為家、替父從軍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熱愛國家、又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從木蘭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并在多年征戰(zhàn)中,為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可以看出她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的女英雄;從木蘭換上女裝和將士們的驚訝表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文靜、俊美的女英雄……經歷這樣的探究過程,學生既可以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又可以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舉多得。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比較片面的觀點,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2

  《木蘭從軍》是蘇教第四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改編,通過描寫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勝利歸來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女英雄形象,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質。但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如何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為此我第一課時采用了動畫激趣導入——觀看《花木蘭》。孩子由動畫內容對花木蘭有了了解,那么再通過文章的三段了解木蘭的品質這個難點及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節(jié)簡介人物,為下文鋪墊——英雄?女英雄?為什么稱她為女英雄?然后學習重點段第二節(jié)。了解花木蘭為國為家分憂,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成為女英雄埋下伏筆。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說一說木蘭從軍的原因;接著簡單介紹時代背景,引出第一第二句的朗讀,來體會木蘭“焦急萬分”的心情。接著提出“木蘭為何焦急萬分”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明白木蘭的“父病弟小,難以出征”的家愁,以及“北方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的國憂,其中相機指導學生理解“經常”“緊急”等詞語,讓學生領悟出木蘭是一個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女英雄,照應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紹。

  接著,出示木蘭的決心,并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師生共同表演,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節(jié)她遇到的苦與難,指導孩子抓住動詞“披”“跨”“渡”“過”想象路途中有哪些困難?她的勇敢無畏也就體現出來。那么得到赫赫戰(zhàn)功會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也就輕松解決了。但是第四節(jié)的學習由于前面拓展想象的時間沒有控制好,后面沒有講完,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以后要在時間安排上注意點。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3

  《木蘭從軍》是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古代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下面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反思

  一、本課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習用查字典的方法來預習生字;

  2、指導歸納識記生字的方法,在預習中學習和掌握生字,通過查字典,進一步了解字的意思。

  二、本課時教學內容:

  1、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識字10個,認識“病”字旁,會寫“”將“病”2個生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榫硨?,引出課題。同學們,沒有上課之前,老師出個字謎,你猜一猜好嗎?

  “天沒有地有;你沒有他有?!保ㄒ玻?/p>

  1、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如果你要記住這個字,有什么好辦法?(學生自由發(fā)言)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并由此復習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輔助學習和掌握本課生字。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閱讀教學中,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一直是個難點。對于低年級閱讀教學,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上還是一片空白。如何充分把握這個“空白”的時機?我采取了指導學生逐步把課題補充完整的方法,使學生對概括文章內容有個感性的認識。我想,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概括課文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ㄈ┎樽值漕A習生字,用方法識記生字。

  1、生字教學一直是低段的重點。但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預習指導,他們會用“讀、畫、標、練、思”的方法進行課前生字預習。為了提高自習效果,我在這節(jié)課上用查字典的方法預習生字,讓學生通過動手看,動眼看,動腦想,學生興趣濃,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2、尋找堂上交流點,分享預習成果。我把“小組里說說:你選了哪五個字?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同學分享。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弊鳛樘蒙辖涣鼽c,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通過交流,鞏固識字方法,記字效果更好。

  四、不足之處:

  1、過高估計學生,時間分配不當。在檢查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時,因為發(fā)現學生讀書添字或減字,所以花了一定的時間進行指導朗讀,導致在指導查字典時間不足。

  2、教學生字方法單一,識字效果不明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這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不飽滿。在識字上還應該增設一些學生預習生字效果的檢查。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4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故事先介紹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原因;接著寫她在多年的征戰(zhàn)中奮勇殺敵,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最后寫她勝利回鄉(xiāng)后,將士們才驚訝地發(fā)現花將軍原來是個文靜俊美的姑娘。閱讀短文后,讓人感覺到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

  設計第一課時,我確定了兩個教學重點:一是讀——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讀通順、讀流利、讀得有感情。二是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

  總體感覺這節(jié)課能夠基本實現教學目標,總的說來,這節(jié)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初讀階段,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讀,學生一遍遍下來感覺讀得準確—通順—流利了,這也是為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第二段孩子讀,說,演都還不錯,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由于開始預設的問題不夠精細,引導孩子讀得不充分,收尾顯得急了些。時間上也沒有把握好。還是在設計時一些問題考慮得不夠細。

  上完早上這第一節(jié)課,得到評委的許可,我又聽了3位老師的課,受益匪淺。尤其是第三位老師設計的思路跟我有些相似,但她在第3段指導充分,入情入境,挖得很細,師生配合默契,我很有啟發(fā)。

  一次比賽,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卻是經驗和知識,今后我還是要苦練基本功,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5

  《木蘭從軍》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描寫了木蘭從軍的生動事跡,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讀者受到了強烈感染,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何把這個感人的故事和木蘭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傳達給學生,能在他們心中引起共鳴呢?

  老師首先運用圖片對比導入,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咎m為何會從軍,會成為一代名將,英勇善戰(zhàn),孩子們激情昂揚。通過讀課文,孩子們很快找到木蘭從軍的理由。第一課時時,重點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找到了木蘭從軍的兩個理由:自己要為國為家分憂?!皣鴳n”在這里指:北方經常發(fā)生戰(zhàn)事,“家憂”指: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所以自己要為國、為家分憂。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前方戰(zhàn)事緊急,木蘭心里很著急,她心系國家,希望早一天到達前線,為國家付出自己的一點力。因此,在讀這一自然段時激情昂揚,語速稍快。再練習讀課文?;咎m女扮男裝,冒著冒名頂替可能會被定罪的風險,卻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激發(fā)了學生喜愛木蘭、敬佩木蘭的情感。這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能輕而易舉地讓學生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時,講解木蘭勝利回鄉(xiāng)后發(fā)生的故事,練習兩次說話,一次是將士見到花木蘭后會說些什么,一次是回憶木蘭從軍時的情景,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家人的。通過對比,孩子們很快能說說將士們會說的話:花將軍,原來你這么美麗呀。真是佩服你的膽識與才干。孩子嗎嗯說了幾個。談到花木蘭如何說服家人時,孩子們有些木訥。理性的回答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困難,因此第二課時時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個問題完全可以用對話的形式,讓孩子放開了說,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更可以演一演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更要多思考更貼近孩子的方式來進行說話練習。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6

  《木蘭從軍》這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故事感悟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第二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為國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英勇善戰(zhàn)的英雄形象,第四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文靜俊美的英雄形象,從而讓學生通過多方面感知花木蘭是一位不同平常的女英雄。

  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教學時利用這些“空白”之處引導學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蘭的品質,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進行這個拓展性訓練我首先引導學生朗讀文本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這時再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家人的。這個拓展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其次,第三自然段的一連串動詞短語濃縮了木蘭南征北戰(zhàn)、奮勇殺敵的艱辛,然后繼續(xù)出填空題讓學生做一做:木蘭告別了親人,敵情, 敵計,敵將。讓學生填一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填合適的動詞,從而也能更好理解木蘭的英勇善戰(zhàn)。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學生說的頭頭是道,也更加欽佩這位女英雄。這時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在一系列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最后,通過回顧朗讀讓學生在整體回顧中對木蘭的英雄形象和情感得到升華。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7

  這次我上的是小語第四冊12課《木蘭從軍》,先談談對課的設計。本課脈絡清晰,段落之間互相銜接,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在確定好目標之后,選取不同的點來抓住重點,進行雙基教學。如第1小節(jié)抓住“英雄”一詞進行說的訓練,根據提問“我心目中的英雄是(),為什么?”導入新課,一來可以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內容,二來幫助學生弄明白何謂英雄,在腦中形成一個概念。第2小節(jié)同樣進行說的訓練,但重點是先弄清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為國為家分憂”,而后再想象說話,以木蘭的身份用自己的話說服自己的家人。第3小節(jié)側重在讀好四個描寫木蘭動作的詞,“披、跨、渡、過”。利用聲像媒體的視聽效應,加之老師導語的激情作用,使生身臨其境,反復朗讀來體悟木蘭英勇殺敵、英姿颯爽的威武風采。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最后再寫好兩個字。當然,光憑書上的文字信息,學生對木蘭的了解是過于淺顯的,為了讓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我增加幾段相關的歷史資料,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拉近古今距離,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學得饒有趣味。

  第一次試上后,同組老師覺之教學設計很合理,重點把握準確,難點也能一一突破,但是缺少印象深刻的亮點,整堂課沒有一個整體感,不和諧。提出說話訓練應出示句式,朗讀不到位,設計平板,延伸部分可以聯系實際。接著,修改教案,選擇倒裝因果句作為練說的句式,并且將前后進行對比,使木蘭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次試上,覺得木蘭說服家人的環(huán)節(jié)處,學生說得較散,沒能依據課文合理想象,讀的地方仍不夠到位。

  一來二去,教案隨著一次次提出的建議進行著多次修改。正式推出后,效果的確不同凡響。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8

  《木蘭從軍》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師出示:1、一天,朝廷下達了緊急征兵的.文書。

  2、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

  提問: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這兩個句子中同一字組成的不同的詞語嗎?

  學生:“緊急”和“焦急”。

  師問:他們一樣嗎?

  生1:不一樣,緊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須馬上去辦。

  生2:緊急就是說一刻鐘都不能拖延了,必須馬上去辦。

  生3:課文中就是說,征兵很緊急,說明戰(zhàn)爭前線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師微笑著:同學們說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著急的意思,焦急萬分就是非常非常的著急,已經著急得不行了;

  師繼續(xù):那課文中誰在著急,她到底著急什么呢?

  生1:是木蘭著急,她著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讓爸爸上戰(zhàn)場的話,不僅沒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會被敵人殺掉,丟了老命回家;

  生3:我要補充,她還著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參軍;

  生4:我還要補充,木蘭還為自己著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個女的,而女的規(guī)定是不能參軍的,所以她很著急;

  師:對啊,木蘭還真是著急啊,為爸爸著急,為弟弟著急,為自己著急,但雖然如此,她還是很想——出示卡片:為國為家分憂

  你覺得木蘭是個怎樣的人?

  生:非常愛國;

  生:也愛自己的家人

  生:我覺得她愛家人,也愛祖國,

  師:于是她最后終于說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學生連讀兩遍。

  她會怎樣去說服呢?同桌互相練說。

  片刻之后,學生交流,著實很精彩。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9

  我執(zhí)教的是《木蘭從軍》第一課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是我這一課時定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豫劇《花木蘭》在河南家喻戶曉,孩子們有很多也知道這個故事,上課伊始,我讓喜歡豫劇的魏櫻聲情并茂地演唱了“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片段,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二、識字方法多樣,激發(fā)興趣。在教學“病”字用一個順口溜讓孩子輕松記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義;學習“急”時,引導學生記住“急在心里”,急是心字底,可幫助孩子理解木蘭焦急似火的心情。

  三、發(fā)揮想象,促進理解。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比如,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這個拓展性訓練讓學生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不僅可以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而且有助于學生主動閱讀,把書讀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能力。 四、補充背景,以讀促悟。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很難理解花木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意思,我補充了背景資料,聽了補充的介紹,孩子們對赫赫戰(zhàn)功一詞有了更深的體會,在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來體會花木蘭的壯舉,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細細品味花木蘭的愛國愛家之情。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0

  一個尷尬的局面至今讓我感到愧疚。不過這種尷尬也促我去思考,使我有所得。

  全校舉辦的一輪聽課開始了,今天該聽我的課了,此時的我心里一直在想:一定要上好這節(jié)課,作為課改一年半的我要在老師和領導面前好好表現。這節(jié)課我講的是《木蘭從軍》,開始上課了,我向同學們提出文章有幾個自然段等問題,孩子們答得非常好,興趣逐漸濃厚起來,開始學習課文了,我按照我預先設計好自以為新穎的思路,對學生們說:“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段,然后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怎樣用一幅畫展示給同學們。”他們讀了一會之后,我開始提問,讓他們做造型,第一自然段還能有學生擺出拉弓射箭的樣子,而第二自然段就出現了尷尬局面,無論我怎樣啟發(fā),他們就是沒人來做,學生就是不配合,一反平時講課的局面,我雖然反復的啟發(fā),可學生就是做不出來,這時我的頭有點發(fā)大,我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勉強按自然段做了幾個姿勢,這一節(jié)課就在無助中過去了。課下我?guī)е呃⑾萑肓顺了迹叵胫n上的情形,在心里多次問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種局面呢?在“快樂語文”網站上我看了《讓我們千百次追問:什么是好課?》這篇文章,讓我眼前一亮,我靜下心來回想以前教過的較為成功的課與文章中的觀點進行比較,最后我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學生不配合不參與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感興趣。為什么不感興趣呢?教師沒有真正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感興趣,他們不能做到。我在講課前只考慮了文章的內容離我們的現實較遠,要讓學生理解,必須要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拉近古今距離,然而我卻忽視了這些7歲孩子的特點。作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形式不適合于這些學生,脫離了現實,這種做法也就好比讓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說話走路一樣?!妒裁词呛谜n》中崔教授說的“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真是說到我心里去了。我覺得每節(jié)課有每節(jié)課的特點和標準,學生也不相同,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自己的個性及學生的特點去備課。激發(fā)學生興趣并不一定是把課堂氛圍搞得熱熱鬧鬧,而應講究程序和策略,尊重學生,追求學生語言的活、思維的活、學習的活。教師確定的目標要讓學生知道。當然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提提腳能夠到,憑真功夫去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學有所獲就可以了。

  我?guī)е约旱母惺苡种刂v了《木蘭從軍》。這一次我采用了想象、表演相結合的方式。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從中選出喜歡的部分或是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表演給同學們。這一次他們如魚得水,熱情極高,個個積極參與活動,爭先恐后去表演、朗讀,同時我用那另人陶醉的語調引領學生閉目想象畫面,真可謂有一種“暫忘今夕是何年”的感覺。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之備課得法,課上能迅速進入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不要浪費學生的時間,要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成績。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1

  上了《木蘭從軍》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現在的學生對花木蘭了解很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領悟到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從自己認識的大將軍與花木蘭身上尋找不同之處,學生模糊地感知到花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女英雄;還有我設計了“花木蘭說服家人”這個擴展性訓練,讓學生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犧牲自我的可貴之處;然后借助插圖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戰(zhàn)場上的裝束和勝利回鄉(xiāng)之后的裝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

  通過這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也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些語言組織的不是很好,語言不夠簡潔,明了。我覺得特別是在學生回答問題錯的時候或者偏題的時候,沒有加以適當的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我覺得這點做的很不好,現在想想,學生說的很多話都是上課可以利用起來的,通過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來開展教學,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2

  花木蘭這個名字早已耳熟能詳, 而木蘭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傳誦不衰。本文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yōu)秀品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尤為如此。因此,在上課之初我要求“盡情地讀,大膽地說”?!翱凑l得到的花最多?”話音剛落,許多學生就已經躍躍欲試了。

  在上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她(木蘭)是怎樣一一說服家人的呢?為了切身體會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和她對家人的熱愛,此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

  其次,我把學生帶入第二個片段“木蘭說服了全家,穿上戰(zhàn)袍,裝扮成小伙子,告別了家鄉(xiāng)和親人,隨著大軍到邊疆打仗去了。戰(zhàn)爭持續(xù)了十二年,木蘭為國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將軍。”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和比較讀來感受這位毫不遜色于男兒的巾幗英雄,學生不同的語速和語調體現了他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寫了花木蘭軍營生活和作戰(zhàn)情況,只以“戰(zhàn)爭持續(xù)了十二年,木蘭為國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將軍?!边@一句輕輕一點,但內涵十分豐富,啟迪讀者的聯想——多年征戰(zhàn),時間長,戰(zhàn)況烈,對于一個女孩子又談何容易!

  學生們敢于“盡情地讀,大膽地說”,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說明他認真地參與了,而且積極地思考了。從這節(jié)課里,我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我 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收獲。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3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質。在備課時,考慮到故事發(fā)生的年代距現在較遠,所以我采用了動畫片《花木蘭》片斷導入,意圖拉近學生與教材的關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讀書時,請他們輕輕拿起語文書,擺上正確的讀書姿勢;回答問題時,提醒他們應當說一句完整的話,并做到聲音響亮。我覺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可以使學生受益終生。在教學第二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并請他們演一演。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這么做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熟練操作多媒體課件,以更好地為課堂服務。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并努力提高。(子寧)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4

  我在備《木蘭從軍》的第一課時的時候,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

  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將軍呢?

  我預想了這樣的學生答案

  生:陳毅,朱德,張飛……

  因為我覺得學生也許會想得到,畢竟他們曾經學過《陳毅探母》和《朱德的扁擔》這兩篇課文,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曾經和他們講過陳毅,朱德都是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應該會有人知道的,我僥幸的想。我的腦海里閃現了一絲不安。因為此刻的我又想起了我在上《沉香救母(二)》時候,引領學生理解“高聳入云”,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問孩子,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描寫華山的詩嗎?孩子沒有反映,似乎沒有想起來。我提醒說,是《詠華山》,孩子恍然大悟,紛紛說記得??墒钱斘易屗麄儽车臅r候,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背不上來。學過的課文何況如此,那他們還會記得那些我只在課上提到過的一兩句話嗎?

  我決定為了保險起見,明天問問班里的孩子。帶這一絲不安,我入睡了。

  第二天,我問了班里回答問題十分出色的孩子,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不知道。這時的我只能改變我的導入設計。我記得師傅跟我說過,一節(jié)課的導入不能超過5分鐘。如果我還在按照原來的導入,恐怕要花上十分鐘左右,那還怎么進行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呢?

  于是我換了一種導入,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更加簡潔,又同樣能夠達到教學目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長大后想成為什么呢?

  生:我想當醫(yī)生。

  生:我想當一名武術家。

  師:小朋友,你長大了,想成為一名英雄嗎?

  生:想。

  師:想成為一名英雄,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才行呢!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認識一位我國的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蘭》。(師邊說邊出示木蘭跨在馬上的女扮男裝的圖片)。我們親切地叫她木蘭。我們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就叫做《木蘭從軍》。指名學生讀課題,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想了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質疑:

  生1:作者為什么要以《木蘭從軍》作為課題呢?

  生2:我知道古代的時候,都是男的當將軍,木蘭是女的,怎么當上將軍了呢?

  師:你問的好。在我國古代,男尊女卑,只有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去當兵,而女的只能在家織織布,做做家務活,木蘭是怎么去參軍的呢?

  因為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讀通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學生多讀。因此學生會覺得很枯燥。二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老師的手中的小獎品。于是我設計了爭奪小紅旗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三道難關,就可以得到老師手中三面紅彤彤的小紅旗。孩子的熱情可高漲了。

  可是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將寫生字的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讀完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之后。其實這樣的設計是有欠缺的。上次師傅回來和我們說,一二年級孩子要學會寫字操,以后在語文課的三十分鐘之后讓孩子做做寫字操。可見寫字教學,一定要放在最后。粗心的我,要不是師傅的提醒,到現在還是糊里糊涂的呢!

  這節(jié)的緊湊度還不夠,我在指導學生讀詞語,理解詞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以緊湊些,不要讓學生讀得太多了。還有在指導學生讀難讀的句子的時候,也花去了不少的時間。以后還學會在適當的加快些節(jié)奏。

  還有一個教學細節(jié),讓我覺得我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還不夠細心,周到?!皩ⅰ笔且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一個讀“jiāng”另一個讀“jiàng”。當我讓一個孩子讀難讀的句子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他把“將(jiàng)士們”讀成了“將(jiāng)士們”,當他讀完了句子,我問他為什么會讀錯,他這樣回答我:“我在書上看到將是讀第一聲的?!彼傅氖?,我們要學的生字“將”,它是第一聲的。這時的我也說不出來,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讀jiàng,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讀jiāng,我只是摸棱兩可的對學生說將有兩個讀音,一個讀jiāng,一個讀jiàng。雖然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對他們說了,他們未必能懂,但是作為他們老師的我來說,是應該要知道的。后來和師傅查了字典,才知道,讀第一聲的時候,將表示的是對高級軍官的稱呼,讀第四聲的時候,它表示的是一種軍銜。此時的我明白,備課不只是那么簡單,要備的東西很多,只有不斷地加強自己各方各面的知識,提高自己欠缺的文化底蘊,課上的我才會游刃有余!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5

  今天上《木蘭從軍》第二課時,這篇課文由于離學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遠,所以學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難度。

  在課前備課時,恰巧拓展閱讀上有一篇《替父從軍》,詳細地描寫了木蘭替父從軍前的情況,有助于學生了解事情發(fā)生的背景,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便利用早讀前的時間讓孩子們讀了3遍。另外初中語文課本有一篇古文《木蘭辭》,最近我們班在興趣盎然地學習吟誦,我嘗試著在網上搜索了陳琴吟誦《木蘭辭》,驚喜找到了,遍利用中午小飯桌時間播放給孩子們聽,讓他們跟著吟誦,調子相對比較簡單,全文基本只有三個調。在上課時,我整合了語文課本《木蘭從軍》、拓展閱讀上的《替父從軍》和初中的一篇《木蘭辭》。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中說“北方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所以下達了緊急征兵的文書。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征兵的背景,立刻讓學生讀了拓展閱讀上的第一段,學生了解到因為經常打仗,所以朝廷不停地抽丁作戰(zhàn),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被抓去當兵打仗,最后甚至連無視多歲的男人也不能幸免,紛紛被抓去當兵打仗。

  “木蘭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這是本課的重點,孩子們提出問題“為什么木蘭焦急萬分呢”,此時,我沒有過多的講解,沒有多余的解釋,讀書,讀書,再讀書,立刻讓學生讀《替父從軍》第2和第3自然段,學生了解到木蘭的“已經五十多歲,頭發(fā)花白,兩眼昏花,連腰背都有些彎了,竟然也一連寄到十二道命令,應征入伍”。學生了解了父親的具體情況,就不難理解文中的“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木蘭父親必須要當兵打仗,因為下達了十二道命令,隨即引導學生吟誦《木蘭辭》中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讓學生說了說木蘭的父親、母親和木蘭看到文書中有父親名字后的表現,父親是“整天愁眉不展,長吁短嘆”,母親是“終日啼哭,一籌莫展”,而木蘭呢“心神不定、暗自嘆息、焦急萬分”,隨即引導學生吟誦“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緊接著讓學生回答,木蘭為什么焦急萬分呢?有孩子說“因為木蘭的父親身體不好,如果去當兵的話,家人會很擔心,所以不適合去當兵”,有學生回答“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我立刻讓學生又讀了《替父從軍》第3自然段中木蘭嘆息的話,有學生立刻說“哦,我知道了,木蘭沒有哥哥,她想著如果有哥哥的話,哥哥就可以頂替她父親去”,說得非常好,這就是《木蘭辭》中所說的“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吟誦起來?!袄蠋?,老師,還有呢,木蘭她弟弟還小,還不能替它父親去當兵打仗,如果她弟弟要是長大的話,她也就不會焦急萬分了”。這些都源于閱讀,是閱讀饋贈了我可愛的孩子們。

  課后第5題“展開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一時間,孩子們說不出來,立刻組織他們讀拓展閱讀第4自然段“都說女孩子家沒有用,我就不信,今天就讓我來替父從軍吧”,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放飛了思緒,紛紛舉手回答“爹爹,您年老多病,身體不好,如果去打仗我們會非常擔心的,我又沒有哥哥可以替你從軍,弟弟又小,就讓我替您從軍吧,我在戰(zhàn)場上一定多加小心,好好照顧自己”,我已經感動得一塌糊涂!

  拓展閱讀中說木蘭上街買了駿馬,備了馬鞍和坐墊,又買了馬鞭和馬龍頭,這就是《木蘭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孩子們已經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來。木蘭“渡黃河,過燕山”這就是“旦辭爹娘去,暮宿黃河邊”。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木蘭從軍》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