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因詩殺人” 宋之問詩才高超卻人品低劣

時間:2021-11-16 16:55:39 文化
    宋之問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生于公元656年,唐虢州弘農(今三門峽靈寶市)人。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有三絕,即有勇力、擅長書法、能做好文章。宋之問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勤奮好學,專攻文詞且生就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巴,特別擅長辯論,20歲時就非常知名。

    武則天把握朝政后,為承應“貞觀”,在全國各地選拔人才,宋之問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主要負責宮庭教育,不久出授洛州(今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秋,武后稱帝,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常隨武則天游巡和宴會。

    一次,武則天巡幸龍門時,讓隨從官員賦詩助興,左史東方虬詩作先成,武則天拿錦袍賞賜給他。不一會兒,宋之問的《龍門應制》詩成之后,武則天非常贊賞,又把錦袍從東方虬手中要了過來,贈給了宋之問。然而,這種做法既反映了武后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又表現(xiàn)了宋之問這時的創(chuàng)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使他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tǒng)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從史料上看,宋之問作為一個文人,其作品功力深厚,無論奉應皇帝還是反思人生,都達到了較高的境界。但作為一名官員,他的品質低下、投機鉆營,為后人所不齒。宋之問在武則天時期,因與武后寵臣張易之來往甚密并成為其死黨,常代替張易之寫詩。后來,他看到張易之等一些寵臣的煊赫權勢十分眼熱,便毛遂自薦向武則天請求做北方學士,未被允準,就寫了一首《洛河篇》以表心跡,武則天認為說過了頭。

    公元705年,姚崇與張柬之殺了張易之后,宋之問因牽涉張案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后逃歸洛陽隱藏在朋友張仲之家中。武三思重新掌權后,張仲之與王同皎密謀殺武三思,以安定王位。不料,藏身于張仲之家中的宋之問無意中聽到這個絕密的消息后,為私利居然丟了感恩之心,悄悄讓其侄子去告發(fā)張王兩人,結果張王被殺,他卻因此又升了官。

    宋之問這種賣友求榮的行徑,使天下人都認為可恥。

    宋之問在官場上善于投機鉆營,據(jù)說太平公主得勢時,他討好太平公主,后來安樂公主有了權勢后,他又轉向安樂公主,令太平公主十分惱火。武則天政權倒臺后,中宗李顯復位準備提升宋之問做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告發(fā)了宋之問在選拔人才時受賄,使他聲名狼藉,就改任為汴州(今開封)長史,還未動身,又改任越州(浙江紹興)長史。政治動蕩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xiāng),也使他開始滌凈心靈,境界升華。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圣德。在越州任職期間,他常登山涉險、訪察民生,詩歌創(chuàng)作也開始轉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但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問被賜死于徙所,結束了他復雜的人生。

    宋之問死后被后人唾棄,不僅表現(xiàn)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態(tài)度上,也表現(xiàn)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一日,宋之問見其外甥劉希夷的一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頗有妙處,便想占為己有。劉希夷不從,宋之問便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被稱為“因詩殺人”。

【宋之問“因詩殺人” 宋之問詩才高超卻人品低劣】相關文章:

1.宋之問簡介|生平

2.宋之問“因詩殺人” 宋之問詩才高超卻人品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