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黃初七年(226)五月十七日,魏朝建立者、文學家曹丕(魏文帝)在洛陽病逝,終年40歲。曹丕,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曹操次子。小時候喜好習開、擊劍,博貫經(jīng)史,漢延康元年(220)即魏王位,并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實" />

曹丕病逝,九品中正制,支謙在吳譯經(jīng)

時間:2021-11-16 17:06:41 文化
  曹丕病逝

  魏黃初七年(226)五月十七日,魏朝建立者、文學家曹丕(魏文帝)在洛陽病逝,終年40歲。曹丕,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曹操次子。小時候喜好習開、擊劍,博貫經(jīng)史,漢延康元年(220)即魏王位,并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使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quán)得到鞏固和確立,因此頗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同年,代漢即帝位,建立曹魏政權(quán),在位共7年。曹丕雖在政治上建樹不多,但在文學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是當時文壇的領袖,與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稱“三曹”。所著《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專著。曹丕還命王象、劉勛等人編輯了我國第一部類書《皇覽》。他以皇帝的身份高度評價了文學的社會功能,認為“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曹丕死后,皇太子曹叡繼位,是為明帝。曹真、陳群、司馬懿受遺詔輔政。

  九品中正制

  220年,曹丕為了獲得貴族支持和國家進行有效治理,采納了士族陳群的建議,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于各州郡設大小中正,分別以本地人在中央任官員者充任,負責察訪、品評本州郡的士人,加以評定,寫出簡短的評語,稱品和狀。品乃是等第,依據(jù)士人家世高低,定為止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狀就是關于士人德行、才能的評語。品和狀寫好以后,由小中正、大中正、司徒逐級上報吏部尚書,作為政府選官的依據(jù)。從而,以專職舉士的中正官和吏部尚書負責的選官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由各級地方行政長官薦舉官吏的制度。隨著司馬氏集團取代曹魏政權(quán),九品中正制在世家大族勢力的影響下,開始蛻變。只重門乘、不重人才的做法,使其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最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完全成了門閥士族的政治工具。九品中正制作為選官制度的初衷和職能至此已完全喪失,至隋統(tǒng)一中國時被徹底廢除。

  支謙在吳譯經(jīng)

  支謙,字恭明,又名越。祖先為大月氏人,漢獻帝末年,支謙從洛陽避亂到建業(yè)(今江蘇南京)。支謙自幼學習中國書典,后跟隨著名佛經(jīng)翻譯家支讖的弟子支亮(字紀明)學習佛教,因而是博覽經(jīng)籍,深通佛學。他還通曉六國語言,多才多藝。孫權(quán)授予他博士,并請他作太子的都是。太子登死后,支謙隱居穹隆山中。吳黃武二年(223)支謙開始翻譯佛經(jīng),至吳建興二年(253),歷時30年,共譯出佛經(jīng)49部,主要有《維摩詰經(jīng)》、《大明度無極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等,并制《贊菩薩連句梵唄》三契。支謙所譯佛經(jīng)文麗簡略,文顯意明,又較符合漢人習慣。他還開創(chuàng)了佛經(jīng)翻譯的“會譯”之法,在譯經(jīng)時把一些名詞、概念譯成老莊哲學中相應的詞語,開了兩晉南朝佛孝玄學化的先河。

【曹丕病逝,九品中正制,支謙在吳譯經(jīng)】相關文章:

1.曹丕病逝,九品中正制,支謙在吳譯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