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

時間:2022-01-18 15:25:08 教案

初中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教案

初中語文教案1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雋永的散文詩,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緊扣各種景物的特征,賦予它們不同類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時,應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理解景物的象征意義,并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同時輔以一定的練習,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原則。

  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2、 體會文章描繪出的含蓄雋永的意境,從而感受作者的愛憎情感。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義,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將不同性質的兩類事物加以區(qū)分,從而體會作者愛憎情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及投影練習5張,鞏固性講義練習一份。

  [教學方法]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輔以練習檢測鞏固課堂效果,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

  1、 布置預習:

  認真閱讀《秋夜》,標出自然段落,分清結構層次,劃出重點、關鍵詞語,思考其 深層含義。

  2、導入:

  1924年初,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一個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國形成,但是窮途末路的封建軍閥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一方面殘酷鎮(zhèn)壓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瘋狂圍剿新文化運動, 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動人心弦的戰(zhàn)斗篇章——《秋夜》(板書課題)

  3、 簡介《野草》(投影下列內容,并指名朗讀)

  《野草》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詩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寫于1924年至1926年之間。這期間是魯迅思想向共產主義世界觀飛躍的前夜,因此,《野草》總的主題是:“催促新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則竭力加以排擊?!保ā度e集我和〈語絲〉始終》)

  4、 研讀文前提示,出示教與 學的目標(投影)

  a) 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b) 體會含蓄雋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檢查預習,思考:

  文中作者寫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對這些景物寄寓了強烈的愛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熱愛的 ?哪些是憎惡的?(歸納板書)

  棗樹 天空

  熱愛(光明) 青蟲 憎惡(黑暗) 月亮

  紅花 惡鳥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見的景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蘊含著悠遠的藝術魅力,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運用了象征手法(板書),而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細研讀課文)

  課文第一節(jié):作者為什么不說“有兩株棗樹”卻用“一株……還有一株……”?

 ?。ㄓ懻撁鞔_):這是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指出贊頌對象,使讀者有一個突出而強烈的印象。

  7、 為什么說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從“繁霜灑在園里的野花草上”這一句,我們能否看出其深層含義?

  明確:

 ?。?)“微笑”是指反動軍閥表現(xiàn)出的虛偽做作的微笑,顯示其欺騙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繁霜”實指軍閥政府實行文化高壓政策,極力摧殘“園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讀第4節(jié),思考:

 ?。?) 棗樹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繪棗樹的句子。(略)

 ?。?) 為什么“只有創(chuàng)傷,其他一無所有”的棗樹卻欠伸得很“舒服”?

  討論明確:“一無所有”的棗樹更便于戰(zhàn)斗,因為折磨增強了他的毅力,摧殘砥礪了他的斗志。

 ?。?) 文中寫棗樹時用了三個“直刺”,其含義是否相同?

  討論明確:一二兩個“直刺”表明了棗樹的斗爭對象,第三個“直刺”寫出了棗樹那種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戰(zhàn)斗風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棗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呢?(板書:)

  堅毅不屈的戰(zhàn)士形象,是作者著力贊頌的對象。

  9、 小紅花又是一種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斷題)

 ?。?)“小粉紅花”象征了那些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作者對其的感情是:同情………………………………………………………………( )

 ?。?)第三段化用了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中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告訴人們黑暗不會永遠地統(tǒng)治大地,光明終將到來?!?)

  (3)紅花的夢——秋后有春,堅信春天必然到來,充滿勝利的信心。落葉的夢——春后是秋,明白斗爭有反復,是艱難曲折,錯綜復雜的,因而必須進行韌性 的抗爭?!?)

  10 、 分析:小青蟲形象:

  快速閱讀(7-9)節(jié),思考:

  (1) 7節(jié)和9節(jié)中作者兩次提到“夜半的笑聲”這兩種笑聲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次:蔑視的笑、勝利的笑,是示威與挑戰(zhàn)。

  第二次:快意的笑、歡欣的笑,是對未來的神往。

  (2) 文末有“蒼翠精致的英雄們”具體指的是什么?

  明確:具體指小青蟲

 ?。?) 這些小青蟲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對其態(tài)度是什么?

  明確: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進步青年

  態(tài)度:a 批評其亂撞,不講策略的弱點。

  b 更敬佩(板書:)其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

  11、 作為作者深深憎惡的“天空、月亮、惡鳥”等景物又有哪些特點?他們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呢?作者對其是什么態(tài)度?

  討論明確: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圓滿 惡鳥:夜游

 ?。?)象征:陰險冷酷、丑惡狡猾的反動勢力。

  (3)態(tài)度:鞭撻

  12、 在鐵枝似劍的棗樹的直刺之下,他們的狼狽形象是什么?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其狼狽象來。(投影下列判斷題)

 ?。?)“月亮躲到東邊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東邊離去,而是指其慌不擇路,脫離了原有的軌道。( )

 ?。?)“哇”的一聲,是惡鳥絕望的哀鳴,從另一角度顯示反動勢力惶惶不可終日的驚恐心理,反襯棗樹的戰(zhàn)斗威力。( )

 ?。?)兩三個青蟲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是因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產生的恐懼心理及畏難舉動。( )

  13、 有人說:有意境的作品能夠用各種藝術方法使讀者產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審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點呢?

  自由討論后明確: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雋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來刻畫形象,用“棗樹”與“天空”這兩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畫面,因而意境深遠而又奇特,這種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藝術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內容)

  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把現(xiàn)實和幻想融為一體,確切真實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會力量,寄托作者的愛憎情感,表現(xiàn)作者自身的戰(zhàn)斗精神,運用象征手法的課文還有:《海燕》 、《松樹的風格》、《井岡翠竹》、《白楊禮贊》等。

  14、 總結課文,進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畫的棗樹形象由于它的隱喻和象征作用,能夠使讀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個寓于人生經(jīng)驗的堅強斗士形象,更能幻化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形象。可以說,散文《秋夜》形象地體現(xiàn)了魯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執(zhí)著于現(xiàn)在的戰(zhàn)斗的偉大精神,作為我們中學生也應向魯迅學習,既要學會作文,更要學會作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15、 練習鞏固(略)

  附板書

  棗樹:堅毅不屈的戰(zhàn)士形象(贊頌)

  熱愛(光明)青蟲: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進步青年(敬佩)

  紅花: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惡(黑暗)月亮(圓滿) 陰險冷酷、丑惡狡猾的反動勢力(鞭撻)

  惡鳥(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這篇課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 教學目標要明確,要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學什么,可以時時檢查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正確。

  2、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 習積極性。除了調動積極性啟發(fā)回答問題外,還要輔以一定的練習加以檢測反饋,這樣比單純的講課要實在得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人 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3、 當學生遇到較深、較難的問題時,要善于啟發(fā)誘導。例如本課中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寫兩株棗樹,而用“一株…… 還有一株……”,學生回答認為這兩株一是代表共產黨,一是代表國民黨,這明顯是錯誤的,如何引導呢?我舉例:假如你考試成績差了,老師對你說,學習第一要努力,第二還是要努力……這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很快便想到這是強調,所以很自然地解決了“反復修辭強調作用”這個問題,所以教師的臨場發(fā)揮駕馭課堂的能力要強。

  4、 要利用電教設備,擴大課堂的容量。

初中語文教案2

  一、說教材:

  《綠色蟈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篇目。第四單元課文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本文出自法國的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通過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及擬人手法的運用,把蟈蟈的外形叫聲及習性寫得活靈活現(xiàn),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

  根據(jù)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在閱讀中學會概括要點、品味語言、學會生動地表達;同時,通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滲透一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說教法

  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xiàn)以下目標:

  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yōu)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yōu)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品味,并在實踐中運用??芍笇W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六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著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說教學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于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xiàn)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

  由于本課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可以讓學生先通過預習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為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激發(fā)同學們對昆蟲的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使學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進行學習。基于這一思考,將“整體感知”?!捌肺墩Z言”、“質疑探究”這幾部分共同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一、導入新課: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預習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關法布爾及《昆蟲記》相關資料。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

  文章介紹來的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重點是寫哪一方面?

  2、學生交流。

  師小結:作者抓住了綠色蟈蟈的特征,詳略的當?shù)剡M行介紹,使我們獲得了有關蟈蟈的科學知識。

  四、品味語言: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1、我這里有一段描寫蟈蟈叫聲的文字,請跟第三段比較一下,看看你更喜歡哪一段,說說理由。(投影顯示)

  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較低,在連續(xù)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fā)出一陣尖銳、急促的聲音。

  2、生結合課文分析、感悟,師生評價。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比較,體會擬人、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動的描寫,找出來,細細品味。

  4、法布爾先生為什么能將綠色蟈蟈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

  五、質疑探究:

  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此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如此可愛,學習作者的寫法,用生動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的某一個特點。看誰寫得好。

  七、課堂小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2、師小結: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

初中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tài)度。

  2.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xiàn)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介紹荀子。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說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秳駥W》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lián)系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jié)。

  5.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6.談感悟: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7.布置作業(yè):期中考試在即,同學們都在緊張備考,咱班某位同學貪玩,無心學習。請你作為朋友給他寫一段話,勸說他專心復習,爭取考出理想成績。

初中語文教案4

  教學目的:

  1、檢查指導學生歸納整理詞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引導學生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形象,并教給學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發(fā)學生親近文學、熱愛文學、走進文學之門的興趣。

  教學設想:

  怎樣進行語文教學(特別是日常的語文教學)才能體現(xiàn)新課程大綱的精神,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這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經(jīng)過教研室的假期培訓,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對這篇課文如何上,我有了幾點粗淺的想法,不當之處,請斧正。

  1、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了界定,這也給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方向,當然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完全體現(xiàn)這三方面的目標,理應有所側重。這篇課文側重的是后兩點。所以課堂學習的大部分時用在完成目標2上。

  2、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如何落實到教學中去?

  我是這樣做的:預習以“自主”為主,教師通過布置檢查預習作業(yè)的方式來落實,比如,識字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借助字典詞典自己解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構建他們的“詞庫”;又如“文學常識”,“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借助圖書資料、網(wǎng)絡資源來搜集信息,篩選整理。教師做好檢查督促工作,保證學生堅持自學下去,這對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將大有裨益。課堂教學以“合作、探究”為主,避免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幾人一小組,輪流發(fā)言

初中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yǎng)“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tài)。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tài)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jié)操的生活態(tài)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jié),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小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作業(yè):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采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書設計

  菊 蓮 牡丹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清高避世 不慕名利 追求富貴

  修辭手法:托物言志

初中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亢奮、晦暗、羈絆、冗雜”等詞語。

  2、體會排比句的含義及其作用。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恢宏的氣勢,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關鍵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德育目標:

  理解散文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頌,是對民族魂魄的禮贊,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和力量,豐富文化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體味文章的韻律和氣勢。

  2、品味語句,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和詩意美。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方法:誦讀法、聯(lián)想想像法、研討法

  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

  二、充足朗讀,感知文章

  1、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標示段序并勾畫疑難字詞。

  2、教師配樂范讀后學生和樂自讀,體會情緒與語氣節(jié)奏。

  3、學生集體朗讀,揣摩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4、請學生分組品讀,根據(jù)文中描述,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與評價。(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如:豪放的安塞腰鼓。

  三、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如學生提問:如何理解文中排比手法的表達效果?

  2、教師提問,學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如教師提問:有關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齊讀課文,體會文中對腰鼓場面的渲染,鋪排。

  四、課堂練習:根據(jù)文中的詞語填空。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二、賞析課文美點,體會神韻

  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請學生勾畫出使用排比和反復的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ㄅ疟龋涸鰪娬Z勢,加深感情。反復: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

  2、學生誦讀所勾畫的語句。

  3、請學生就課文的詞,修辭,句式,寫法,結構等方面,用“--------好,好在-----------”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

  如:“忘情了,沒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現(xiàn)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三、話說延伸

  請學生暢談流傳在家鄉(xiāng)有特色,有影響的民間藝術,條件許可的,還可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腰鼓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xiàn)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對其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

初中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深入了解這幾首詩的作者,知人論世,從而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

  2、理解作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處境下的愁苦的心情,剖析愁苦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處境下的愁苦的心情,剖析愁苦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兩個關鍵詞,秋天、游子,你們會想到什么?好,同學們大都想到了悲涼的心境,那么古代的文人墨客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秋景時的大多心情如何,在這種心情的背后,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嗎?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詩人,走進他們的詩歌,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探討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二、了解作者

  馬致遠(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被尊稱為“曲狀元”,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三、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元曲,把握節(jié)奏。

  2、聽錄音,學生跟讀,感受意境。

  3、學生齊讀,進一步走近這首元曲。

  四、曲徑通幽,深入探討

  1、找一名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元曲所描繪的畫面,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理解。

  2、再讀這首詩,思考:在這首元曲中,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你認為這首元曲中哪些句子或詞語體現(xiàn)了作者的這種情感?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

  3、明確意象的概念: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

  4、作者悲秋思鄉(xiāng)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呢?

  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tǒng)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他的一套失題的殘曲中自稱“寫詩曾獻上龍樓”,卻長期毫無結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初中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xiàn)代詩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fā)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xiàn)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xiāng)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

  導言:同學們,每到周五,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將來你遠離故鄉(xiāng),遠離親人,在遙遠的異地工作生活,最容易產生一種什么感情?

 ?。ㄋ监l(xiāng)之情)

  “游子思鄉(xiāng)”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fā)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么,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jīng)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xiāng)愁的詩,詞,曲。

  是??!游子思鄉(xiāng),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xiāng)愁,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xiāng),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xiāng)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xiāng)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復手法(鄉(xiāng)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初中語文教案9

  一、優(yōu)秀教案

  袁之鑒 趙慧艷 張翼高 于振華

  二、優(yōu)點:

 ?。?)有全冊及單元要點分析、有全冊教材分析、單元要點分析等。

  (2)環(huán)節(jié)齊全,課時量充足;

 ?。?)備課認真。手寫教案,書寫認真、規(guī)范(尤其表揚一年組和四年組)

 ?。?)都能做到先周備課。

  三、存在的問題

  1、板書設計不規(guī)范(在前面圈起來了,沒有單獨列出來)太簡單或個別課時缺少;

  2、個別教學重難點不太齊全,二次備課不夠深入。

  3、個別課時缺少全冊教材分析和單元教學目標;

  4、有個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沒有寫教具準備,有些共享的教案老師沒有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學情進行修改。

  5、課標思想不夠深刻,沒有很好的把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

  6、個別老師的教案內容沒有趣味性,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應該引起全體老師的重視,再有部分教師的教案教學過程過于簡單,沒有體現(xiàn)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利于實際教學的操作。

  四、建議:

  1、深化二次備課;

  2、完善板書設計;

  3、補充全冊教材分析、單元教學目標。

  4、教案設計時一定要做到環(huán)節(jié)完整齊全。全冊教材分析是對整冊課本的分析與理解,對整個學期的教學時非常重要的。另外,寫教案時要將一份完整教案的必備環(huán)節(jié)都考慮在內,呈現(xiàn)在教案上,才能更有效的指導教學。

  5、加強學習,認真研讀課標,努力把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6、年輕教師要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學習,通過聽課觀摩他們的教學過程和思路,然后再看他們的教案是怎樣設計的。

  教案是備課的文本載體或式樣,編寫教案的過程是鉆研教材、構思教學的過程,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體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呈現(xiàn)出教師對教學理想的追求,閃爍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要常寫常新,寫出創(chuàng)意,寫出風采。

  教師的教學個性和風格,應該先從教案起步。以上是我校本次教案檢查的具體情況。教案能夠反映一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業(yè)務能力,希望老師們認真撰寫教案,使我們的教案具有更強的操作性、規(guī)范性、實用性,從而使業(yè)務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培育小學教導處

  20xx年8月24日

初中語文教案10

  初中語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兒子一家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4):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qū)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lián)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yōu)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字,并說說他們朗讀的優(yōu)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后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xiàn)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xiàn)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后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xiàn)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yōu)美些語學生先找,并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yǎng)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yǎng)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xiàn)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p>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xiàn)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fā)布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fā)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xiàn)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xiàn)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初中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重點:反復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W生自由發(fā)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經(jīng)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薄⑿÷曌宰x,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奐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亙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病⑺娜诵〗M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xiàn)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丁⒃俅卫首x課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晌覀儸F(xiàn)代人已經(jīng)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么?(課后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朗讀課文

 ?。病⒄n后課后查閱資料

初中語文教案12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用堅實的臂彎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藍天,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變老,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小組展示積累生字詞

  三、《散步》是一片公認的美文下面我們就來賞析探究這篇敘事散文美在哪里?板書:美(情感、人物、景物、語言)

  四、默讀課文思考:

  默讀課文,出示屏幕:初識散步

  1、散步的人有:

  2、散步的地點是:

  3、散步的季節(jié)是:

  4、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5、結果:

  師:散步時,發(fā)生了分歧,是誰解決的?(我?。┙鉀Q分歧時我有沒有壓力?哪句話說明了這一點?(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2、大家討論一下:出示屏幕:分析散步

  (1)、我為什么感到了責任的最大?

 ?。?)、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或怎樣做?

  真是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忘了娘,不孝!傷心!也有可能回家放棄散步。

  (3)什么原因使“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

  師總結: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先要考慮了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板書:尊老

  師:剛解決了分歧,母親又改變了注意。而也正是兒子的孝心讓母親及時的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這又體現(xiàn)了中華民簇的另一傳統(tǒng)美德板書:愛幼

  3、師:“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找生讀最后一段。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出示屏幕:師: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小組討論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ā罢麄€世界”我和妻子能背動吧?意思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扶老,又要攜幼,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的使命感,責任重大)

  師:這是“散步”的第一種美:親情美。板書:親情

  4、師:大家喜歡這樣的家庭嗎?(喜歡?。┏鍪酒聊唬?/p>

  師:假如有一束花的話,你想送給誰?為什么?

  5、給這個家庭及家庭中的成員分別加一個修飾語:

 ?。ǎ┑募彝?,()的母親,()的“我”,()的妻子,()的兒子

  師: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二種美:板書:人物

  五、欣賞景物美

  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這一家人在親情的沐浴下,踏著春天的小路,一路走來,大好春光盡收眼底,有什么樣的情就有什么樣的景。出示屏幕:賞析散步

  師:哪些段落是寫景的?找出并分析它們的作用。第四段,第七段,

  找一生讀第四段,齊讀第七段。

  出示屏幕

  師:你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ǜ挥猩鷻C,生命氣息,清新,積極向上-------

  師:描寫如此清新美麗的初春景色有什么作用呢?想一下文章中景物描寫一般起什么作用?(襯托)這篇課文的景物描寫襯托了什么?(以春天景物的美好來襯托一家人散步時和諧美滿的氛圍的;烘托散步時愉悅的心情)

  師:與前文寫母親有沒有關系?

  生:有,因為母親戰(zhàn)勝了寒冬,戰(zhàn)勝了疾病,我希望母親也像這春天的萬物一樣充滿生命的活力,作者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

  師:找一生讀第七段,問:這一段起什么作用?

  反映了母親和兒子要走小路的原因,生機勃勃的春景烘托出生活的美好,他們一家人對生活的熱愛。

  師: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景物美。板書:景物

  六、欣賞語言美

  出示屏幕: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師總結: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

  小組展示

  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七、對稱句練習出示屏幕:

  1、目光短淺者,以物質的享受為生活的樂趣;志向高遠者,___________。

  2、努力的人,不一定都成功,而成功的人,————————。

  3、勤奮者,從失敗中看到的是成功的希望,而懶惰者,——————————。

  視理想的奮斗為生活的目標。一定要努力。從失敗中看到的是絕望。

  師:這就是這篇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板書:語言

  八、拓展出示屏幕:拓展散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說說你學完這篇課文,你覺得今后應該怎么做?

  九、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初中語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師深情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都寫得有聲有色,情文并茂。真誠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真切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教學建議

  1、本文選材精當,要言不煩。內容淺顯,學生易懂。

  因此,不必細講。學習時可作兩方面的引導:一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二是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后照應,語言優(yōu)美,文采斐然。文中飽含深

  情,富有哲理。學習時重點體會文中蘊涵的感情。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內涵。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重點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體驗作者愛生活、愛讀書的深情。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概括問題及流暢表達的能力。

  ②、教給學生品讀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識目標

 ?、?、掌握文中重點字的寫法、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能夠概括文中抒寫的幾件往事。

  ③、畫出文中精彩語句并體會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的寫法,了解重點詞的意思。

  2、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憶的幾件往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或許,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shù)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喚過飛翔的海鷗;或許你也曾象于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總會撥動我們的心弦,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于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

 ?。ò鍟n題)

  二、解題:

  依依:有兩個意思①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如楊柳依依。②形容留戀,不忍分離,如依依不舍。

  題目中的依依應是第二個意思,這里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注釋①)。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懷有怎樣的情感?

 ?。▽W生答:懷念、依戀、以往情深等均給予肯定)

  過渡:作者對往事有著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作者回憶了那幾件往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概括回憶事件的內容。

  1、朗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或詞語。

  2、從文中哪里看出是對往事的回憶?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明確:1、投影打出,幫助學生解決字詞:(生指出并畫出,師補充)

 ?、僮⑨屧~語:(見注釋)

  搜索枯腸

  徜徉

  浩淼

  風物

  芳菲

  雕鏤

  鐫刻

  ②補充詞語:

  年華:時光,年歲。華,指時光。

  歷歷:(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清楚楚的。

  茫茫:沒有邊際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歷:親身經(jīng)歷。

  重(chong)讀:重新讀,再一次讀。

  雨晦(hui)風雨如晦。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猶如黑夜。

  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絢麗:燦爛美麗。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曠,心情開闊。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產生。

  萬端:(頭緒)極多而紛繁,各種各樣。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依稀:模模糊戶。

  凝注:凝聚,凝結。

 ?、鄱嘁糇只蛐嗡谱帧?/p>

  竟:未竟之時、有志者事竟成、竟然。

  競:競爭、競賽、競選。

  彩:五彩、喝彩、剪彩、豐富多彩。

  采:采茶、采購、采取、興高采烈。

  3、明確:第一段,(生讀)

  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語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

 ?。▽W生交流后明確)

  四、小結:今年暑假,參加新教材培訓時,72歲高齡的于漪老師作了精彩的電視講座。她新穎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無不來源于長期不懈的讀書與實踐,令我們敬佩不已!

  五、布置作業(yè):

  1、掌握所學字詞。

  2、畫出文中精彩語句,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內涵。

  2、體會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重點字——補充

  諄諄告誡

  水泊梁山

  二、研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所表達感情

  請學生默讀課文,出示問題如下:

  1、畫出用得好的詞語、寫得美的語句。

  2、結合自身體驗談一談哪些語句引起了你的聯(lián)想,讓你想起曾經(jīng)見過、聽過或經(jīng)歷過的類似的情景。

 ?。▽W生先讀書,自己動手動腦;

  之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最后,代表發(fā)表見解,其他人補充,邊讀邊體會。)

  明確:①、用詞舉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腸”用的好,表明許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來,襯托文中寫得著幾件事留給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偉險峻”和“煙波浩淼”寫得好,分別寫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點。

  第四段中的“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美不勝收”這些詞把變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寫出來了。

 ?、凇⒚谰渑e例:第二段寫作者讀《水滸傳》猶如身歷其境,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個人的喜怒愛樂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詩句引用得好,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種色彩,美麗如畫。(請學生讀文中詩句,并加以拓展。)

  三、小結延伸

  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體味作者用詞達意的匠心獨運,也品味到到文中蘊涵的詩情畫意。諸多小事給了作者良好的影響,它們?yōu)橛阡衾蠋煷蜷_了一扇文學之門。同學們,在你成長的道路上,哪件事給你影響最大,使你受益無窮,請講出來聽聽。

 ?。▽W生講生活體驗)

  老師引導:只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人,才有激情抒寫對自然、生活、祖國的熱愛;讓我們象于漪老師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吧!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句及詩句。

  2、日記《我和于老師》

  3、課外閱讀冰心的《往事》等作品。

  板書:

  六 往 事 依 依

  于 漪

  看山水畫 甚得其樂

  讀《水滸傳》 身歷其境 愛自然

  讀《千家詩》 心曠神怡 愛生活

  聽國文課 抒愛國情 多讀書

  登北固樓 感興亡事 好讀書

  讀中外小說 開闊視野

初中語文教案14

  [教學內容]

  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jié)。學著按時間寫作的辦法仿寫片段《雷雨》。

  [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感情朗讀法。

  學法:朗讀法、交流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錢塘江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板書設計]

  1、觀潮

  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出現(xiàn)白線

  江面平靜 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余波西去、恢復平靜

初中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閱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fā)相結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場小矛盾?!拔摇卑蚜缪蚰镜袼徒o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拔摇睂ε笥堰@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xiàn)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fā)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ㄟ@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 樹杈(chà) 攥(zuàn) 逮捕(dài)

  逮著玩(dǎi) 寒顫(zhàn) 顫抖(chàn)

 ?。病⑽闹袑懥艘恢皇裁礃拥哪镜??圍繞它發(fā)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虐职謴姆侵迬Щ貋淼囊患煤谏材镜癯傻墓に嚻?。

 ?、谱屚瑢W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前职帧寢?、“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準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病职炙臀伊缪蚰镜?,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么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场⑽恼伦詈笳f:“這能全怪我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附:我國的《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guī)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根據(jù)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jiān)護人(即家長)的同意。)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xiàn)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后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于溝通和交流。周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話寫出來。

【初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1.初中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