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作文 推薦度:
- 《鷸蚌相爭》的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樂音的特性—一一響度、音調和音色,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從實例中認識噪聲和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
3.進行簡單的專項社會調查,使學生具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振興中華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能對生活中聲音的三個特性加以辨別。
(2)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難點
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響度、音調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粗細不問的若于條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紙片、尺子、鼓、小紙人、吉他、音叉。教學過程
一、復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師: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舉例說明。
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講話時,聲帶在振動等。
師:聲音是如何傳播的?真空能傳聲嗎?
生: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真空不能傳聲。
師:傳播聲音的介質有哪些?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嗎?
生: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v固>v液>v氣。
師: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什么有關?在什么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生: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15℃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是340m/s。
二、講評上節(jié)課作業(yè)
三、新課引入
師:激昂的進行曲令人精神振奮,婉轉的歌聲讓人如癡如醉,但刺耳的汽車喇叭聲卻使
人緊張、煩燥。
有規(guī)律、好聽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無規(guī)律、難聽刺耳或污染環(huán)境的聲音叫做噪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樂音與噪聲。
板書
四、新課內容
1.樂音的特性。
演示實驗: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動琴弦,大家聽到的聲音大小不一樣。
師:物理學中把入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
板書
(1)響度。
演示實驗:再請一位同學用力敲打鼓面,鼓聲越大,鼓面上的小紙人跳得越高。師:鼓聲越大小紙人跳得越高,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鼓面振動幅度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物體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生甲:用一只手將一根橡皮筋張緊,另一只手拔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現(xiàn)場表演:
生乙:將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動尺子,尺子振幅不同,聲音的響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現(xiàn)場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動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
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從懸掛的乒乓球被彈開角度大小看出來。
現(xiàn)場表演,
生?。河么笮〔煌牧Π蝿蛹?,琴弦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
也越大。
師;大家講得很好,懂得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加深對物理現(xiàn)象,規(guī)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實驗說明了什么?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的響度一般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聲源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板書
師:聲音的強弱常用分貝(dB)來表示。
請同學們看課本聽覺效果與聲音的強弱表格。
(2)音調。
師:板胡、笛子,男女高音的聲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女低音的聲音低沉婉轉,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板書
師:聲音的音調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演示實驗:如課本P39圖3—2l,用齒數(shù)不同的齒輪敲打紙片,紙片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不相同的。(齒輪轉速相同)
生: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fā)聲物體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生甲:用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動尺子。當尺子露出部分較長時,尺子振動較慢,音調較低;當尺子露出部分較短時,尺子振動較快,音調較高。生乙:用紙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兩把梳子上刮過,音調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低。
師:物理學中,振動的快慢用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來表示,稱為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
物體每秒振動1次,其振動頻率為1Hz,例如:大提琴發(fā)出的最低音是27.5Hz,國際標準音調的頻率是440Hz。
通過以上實驗事例,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fā)聲物體振動頻率有關,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板書。
(3)音色。
師:“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熟悉的人講話聲,即使未見到人,也能判斷講話的人是誰。樂隊演奏時,憑音樂聲也能聽出有哪些樂器在演奏。那么,人們是根據(jù)什么來作判斷的呢?
其實,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的聲音除了由于響度、音調引起的不同感覺外,還與物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有關。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講話,不同樂器的演奏。
舉例:用手指敲擊碗,有裂痕的碗發(fā)出的聲音比較沙啞,無裂痕的碗發(fā)出的聲音比較清脆,即音色不同。購買碗的顧客都是根據(jù)敲擊碗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碗的質量好壞。板書。
師:向學生介紹:鐘與編鐘。
鐘是有一定基頻音調的樂器。普通整體澆濤的圓鐘,有一個基頻;如果是橢圓形鐘,則
有兩個基頻。整體澆鑄的鐘,質量都大,內部空腔也大,其發(fā)出的聲音低沉渾厚,振動衰減慢,因此鐘聲能傳得很遠。由于基頻單一,又不能改變,所以圓鐘或橢圓鐘都不能作為演奏旋律的樂器。
如果圓鐘用兩個半片“瓦形”器相合(稱為合瓦形器)而成,組成編鐘,則可以奏出旋律。合瓦形器腔是兩側為尖角,上小下大的扁圓體。兩側的直棱可以避免尾音拖長,易于構成節(jié)拍;鐘體內壁或深或淺的槽可以控制不同的頻率,使一套編鐘可以產生不同的音調,從而組成音階。編鐘可以說是我國獨有的古樂器,教材圖3—22所示的這套編鐘共64件,其中角鐘45件,紐鐘19件。最大的角鐘高153.4cm,重203.6kg。演奏編鐘時要多人合作,每個演奏的人持一個敲鐘用的丁字形木槌(共6個),或是撞鐘用的細氏木棒(共2根),各人按音樂節(jié)奏輪換敲擊鐘上鐫刻的標音位置,就能發(fā)出一定音階的樂音,形成悠揚的樂曲。這是我國占代工匠對人類音樂文化作出的杰出貢獻。
演示實驗:讓學生上臺演示課本P40圖2—23橡皮筋吉他。
師:請你說說你的體驗。
生:繃得緊又比較細的橡皮筋發(fā)音的音調高,粗的又繃得不緊的橡皮發(fā)聲的旨凋低。師:胡琴、提琴等弦樂器的弦粗細,繃緊程度不同,所以發(fā)出的音調也不同。
2.噪聲的防治
讓學生閱讀課本P43一P45
師:當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噪聲來源于什么?
生甲:噪聲通常來源于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電機、機床等工業(yè)機械,以及空調、冰箱等家電。
生乙:音樂給人享受,然而夜深人靜欣賞音樂時,若音樂聲過大,則會影響他人休息,以致音樂變成了噪聲。
生丙:喜慶的鞭炮給一些人帶來歡樂,但也會破壞其他人的安寧,成為令人討厭的噪聲。師:我國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區(qū)噪聲標準是什么?
生:白天不高于50dB,夜晚不高于40dB。
師;怎樣才能減小噪聲的影響?有什么具體措施?(可以從噪聲船產生、傳播,接收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考慮)
生甲:在摩托車上裝消聲器。
生乙:在高架橋高速公路兩旁裝隔音墻。
生丙:在道路旁植樹造林。
師:如果工人所在的生產車間噪聲很大,怎么辦?
生: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聲耳罩、或在振動的機器下墊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
師:以上大家對減小噪聲的措施講得很好,下面大家將以上措施歸納一下,減小噪聲有幾條途徑?
生:1、從聲源處減弱。
2.從傳播過程中減弱。
3.從入耳處減弱。
板書
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歸納得出: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
1.樂音的三個特性:響度、音調、音色。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音色決定于振動物體的材料和結構。
2.噪聲的來源和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
物體做無規(guī)律振動,發(fā)出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或干憂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也叫噪聲;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入耳處減弱。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課后練習
課后P46作業(yè)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樂音與噪聲
1.樂音與噪聲。
有規(guī)律的、好聽的悅耳聲音叫樂音。無規(guī)律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
2、樂音的三個特征。
(1)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3)音色:與物體、材料、結構有關。
3.噪聲
(1)來源①物體無規(guī)律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②污染環(huán)境的聲音。
(2)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
?、購穆曉刺帨p弱。
?、谠趥鞑ミ^程中減弱。
?、墼谌攵帨p弱。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任務要求:
1、理解人聲音的特性。
2、體驗聲音的特性一——音調、響度、音品。
3、了解聲音的特性在生產與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練習
學習過程:
(課前已讓同學們準備好教學案、課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樂曲“愛的奉獻”問學生能否分辨出來,反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我們學習了這節(jié)課后就明白了,(激起學生氣氛“大聲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聲音的特性這節(jié)課(板書課題:三、聲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陽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時由于調過高拔不上去,歐了,還有俗話講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對調”這里的“調”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聲音特性之一--------音調
(板書:一、音調)
1、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
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們生活中聲音的大和小,是從音樂學中講的音階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讓學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有的渾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細。前者音調低,后者音調高(用畫眉哨演示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變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調低而女生的音調高,那么音調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我們來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長度撥一下聽聽聲音的音調高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W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橡皮筋振動的快慢上去)
再拿鋼鋸條做實驗:撥動伸出桌面不同長度的鋸條撥聽聽聲音的音調高低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W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鋸條振動的快慢上去)
學生填寫教學案學習研討的2、3小題并歸納
教師總結:
2、 物體振動得越快, ,聲音的音調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 ,音調就越低。
物理學中為了表達物體振動的快慢引入了一個重要的物理量-------頻率,
3、 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介紹頻率的概念)
赫茲 Hz
大家知道我們人類交流也好歌唱也好,發(fā)聲是有一定頻率范圍的(比如調高了唱不上去,過低了說不出來),實質上我們的聽覺也有一定的頻率范圍,大家快速閱讀課本20頁,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重要知識點,小組交流分享并填寫教學案學習研討的4小題。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評價超聲波、可聞波、次聲波等知識點。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頻率音叉(聲音)在示波器上的差異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聲音的第二個特性,好不好?
學生回答
教師要求大聲點
再大點聲回答
問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聲音的大小或強弱不同,這正是我們學習的聲音的又一特性-------響度
板書并定義(二、響度)
1、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有些詞語“震耳欲聾”、“竊竊私語”)
那么響度又和什么因素有關呢?我們探究一下:
幾次敲響音叉且使這幾次響度不同,觀察叉股彈開乒乓球或鑰匙幅度的不同,引導學生分析響度跟什么因素有關。
2、 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響度的聲音在示波器上的差異
完成教學案(二)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填空部分并思考響度還和什么因素有關?
響度還跟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
兩個小游戲:
大家都閉上眼我拍到誰誰就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大家僅憑聽說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閉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教師演奏學生來猜
同學們之所以能分辨出來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一樣,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聲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書:
三、音色
可以區(qū)別不同的人或樂器
小結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礎訓練(比比誰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選擇
作業(yè)
仔細閱讀P23科學世界:打擊樂器、管樂器、弦樂器
如果有時間做中考鏈接可在課上完成(比比誰最棒)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3
聲現(xiàn)象貼近生活,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且較有興趣,但對響度、音調、音色三個概念缺乏理性的認識。響度這個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學生對音調概念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確區(qū)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qū)別。所以在《聲音的特征》這節(jié)課中,讓學生正確區(qū)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上問題,我設計了《聲音的特性》,講完這節(jié)課后,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同科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應以實驗探究活動為主,探究活動緊繞“響度和音調分別由什么因素決定”展開?;顒忧埃瑢W生自主設計實驗,我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點評,進一步明確實驗目的,強調實驗需要觀察的現(xiàn)象?;顒又校瑢W生分小組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進行實驗。然后,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最后,引導學生對“響度由什么因素決定”和“音調由什么因素決定”這兩個活動進行大量對比,從對比中明確響度、音調的概念及聲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區(qū)別,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問題情境——定向探究——實驗觀察——討論交流——實踐應用”這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自主建立響度、音調概念。
二、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和實驗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體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 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不夠多,物理聯(lián)系生活的能力較弱。
2.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況。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是看其他同學做。
3. 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只有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利于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
4. 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老師,有時候表現(xiàn)的還是不夠沉著。
三、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明確組內分工,使分工更細致,強調各角色間的相互配合,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在演示實驗的時候,應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 演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應給其足夠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并且適時的進行引導,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xiàn)實世界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qū)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后,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發(fā)聲體所發(fā)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于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jié)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著多方向發(fā)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镲、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úシ配浺簦?/p>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jié)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ㄒ唬┦侄⒂?/p>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fā)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并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p>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么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ǘ┨骄宽懚扰c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fā)出不同響度的聲音,并觀察發(fā)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guī)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lián)系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穹赫駝拥姆?/p>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fā)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fā)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并觀察發(fā)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guī)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xiàn)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fā)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弦,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并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fā)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lián)系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fā)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戲:
?。?)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耳朵“辨”人。
請后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ㄎ澹┳约洪喿x教材,還能學到些什么?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并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n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征?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電鋸發(fā)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yǎng)蜂人根據(jù)蜜蜂飛行時發(fā)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采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fā)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fā)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后,根據(jù)什么沒有將門打開( )
a.說話聲的響度
b.說話聲的音調
c.說話聲的音色
d.敲門聲音的不同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后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課堂練習后音樂欣賞:
欣賞男低音john denver與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體會音調的高與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束學習。
課外知識拓展:
自學課本p41 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理解不同樂器改變音調和響度的方法。
參考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制作音調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從實際中了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2、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音調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師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聲樂基礎知識的樂趣。
2、通過學習聲音的三要素,提高學生對樂音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1、正確區(qū)分音調和響度。
2、探究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1、引入(1)
(1) “賽馬”欣賞2分鐘視頻展示:讓學生認真欣賞,談談感受。
(2) 教師指出:像剛才的音樂一樣,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叫做樂音。
(3) 教師提問:那么我們通過哪些方面來描述樂音呢?
2、引入(2)
介紹:俄羅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他為什么會有如此魅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聲音的奧秘,進入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
引入新課:聲音的特性(板書)
二、師生共同活動,進行新課
1、聲音的音調
(1) 教師演示:
①用電子琴彈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讓學生感受有什么不同;
?、谟靡纛l播放男低音獨唱曲、女高音獨唱曲,讓學生感受不同。(展示課件:聲音的音調)
(2) 得出:聲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細、高亢;低音沉悶。
物理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板書)
(3) 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①分組實驗: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fā)聲時振動得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诜纸M實驗:用硬紙片快慢不同的撥動梳子,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③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4) 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頻率的概念
?、傥覀儼盐矬w一秒鐘振動的次數(shù)叫做頻率,單位:赫茲 Hz( 板書)。
?、谝粽{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板書)。flash課件展示:音調與振動的快慢、
(5) 學生看書,了解人和一些動物的聽力和發(fā)聲范圍圖。
(6) 教師提問:人的聽覺范圍是多少?那么低于20 Hz和高于20000 Hz的聲波我們能聽見嗎?學生回答,找出次聲波和超聲波的概念。
次聲波:發(fā)聲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
超聲波:發(fā)聲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音。(板書)
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超聲波和次聲波。
2、聲音的響度
(1) 教師演示:用不同的力擊鼓,學生感受聲音的不同;改變錄音機的音量控制開關,讓學生聲音大小或強弱的不同。
物理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聲音的響度。
(2) 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俳處熝菔荆河眉毦€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發(fā)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趯W生思考、討論:比較音叉發(fā)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垌懚雀l(fā)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劢處熖釂枺喉懚冗€與其它因素有關嗎?(學生思考、猜測。)
?、軒熒∮螒颍航處熜÷曊f一段話,后排學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學生能準確說出。
⑤學生得出:響度還與距聲源的距離有關。(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加以說明)
⑥師生歸納總結:影響聲音的響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板書)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 “猜樂器”:播放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歌曲,讓學生指出不同的樂器。
(2) 學生小游戲:讓后排的幾個學生說同樣的話,前排學生不回頭指出說話學生的姓名。
(3) 教師提問:你憑什么區(qū)分不同的樂器和不同的同學?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品質、特色叫音色。
課后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的學習內容:
知識:
1、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2、音調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3、響度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幅決定的。
4、不同的發(fā)聲體具有不同的音色。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現(xiàn)樂音特征中的特殊優(yōu)勢。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6
一、設計思想
聲音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出高層次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呢?這需要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講究藝術性的學習和體驗,為此我選擇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來講這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的內容較多,不僅有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還有頻率、超聲波、次聲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學生能欣賞帶有聲音的動畫,還親自動手用器材實驗,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利用多媒體采用分工協(xié)作探究,每組獨立進行探究,而對于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運用多媒體展示給每一位學生,最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完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本位”的精神,同時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ǘ┻^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體會現(xiàn)實世界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xié)作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qū)別。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尺、鐵架臺、細繩、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媒體應用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師生共同欣賞一段音樂和一段噪聲,請學生談談對這兩段音樂的感覺,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是聲音給人的感覺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播放音頻學生仔細聽兩段音樂,討論并說出對這兩段音樂的不同感覺。 創(chuàng)造課堂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兩組音樂:
1、響度不同的同一首歌;
2、音調不同的同一首歌;啟發(fā)學生找出他們的不同,分別引入響度、音調的概念。提出問題:為什么有響度、音調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響聲音的響度和音調的不同。播放音頻 學生欣賞并找出這兩組音樂的不同之處;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響度不同的聲音和音調不同的聲音。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實驗
音調和響度教師播放準備好的2個動畫,一個是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一個是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組進行探究影響聲音的音調、響度的因素。教師巡視并了解學生的探究活動,適時給以點撥、指導。指導學生進行交流,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得出結論。播放動畫學生觀看動畫,分組進行討論,應用教師提示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自己動手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可以跟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探究完畢,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并將不能解決的共同性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歸納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體振動快慢不同,產生的音調也不同,從而引入頻率的概念,再由人耳聽到的聲音范圍,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課件顯示聲音的波形 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音?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音色 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聲音我們還能區(qū)分嗎?師生共同聽兩段音樂并說出如何區(qū)分的,從而引出音色。多媒體播放音樂。 (小游戲)前排指定一位同學不許回頭,后面的同學指到誰,誰說一句話。讓前排指定同學判斷是誰的聲音。
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后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知識反饋 讓學生做課件上自我評價的隨堂測試,檢查這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巡回指導。 課件展示做自我評價中的隨堂測試,自己檢查這節(jié)課的收獲。 通過聯(lián)系鞏固
作業(yè)
1.《自主學案》P23 1—6。
2.預習2.3《聲的利用》。 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梯度訓練。 鞏固提高
板書
1.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于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
2.響度:聲音的大小,決定于發(fā)聲體的振幅。
3.音色:聲音的品質,決定于發(fā)聲體的材料、內部結構。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的理解學生覺得比較困難,可以通過鋼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動來感知、認識。在頻率的學習方面要通過學生的實驗來認識。響度比較容易,在研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時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音色的教學是個難點,認識音色可以從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導致振動方式的不同等方面來分析、講解。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本節(jié)內容是《聲現(xiàn)象》一章的重點和核心內容,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聲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聲現(xiàn)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2.教學重、難點
重點:表征聲音的三要素及其決定因素。
難點:響度與音調的區(qū)別。
3.教學模式:
自學閱讀,討論與探究,通過各種探究實驗和自主實驗完成本節(jié)教學目標。
教學器材
1.演示用:多媒體課件、音叉、乒乓球、細線、學生電源、發(fā)聲齒輪、硬卡片。
2.學生用:鼓、碎紙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學情分析
本節(jié)教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關,只是學生平時沒有注意觀察和缺少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們都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聯(lián)系到本節(jié)的知識中來,學生的學習情趣和興趣將會很濃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聲音的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
·知道不同聲源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現(xiàn)實世界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培養(yǎng)學習聲樂基礎知識的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通過介紹我國在研究聲現(xiàn)象方面的成就,滲透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的聽、看、想、做等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聲音的特征,并能在實際中分辨這些特征。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是什么,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先來聆聽一組音樂。(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聲),學生討論,這些聲音有哪些特點呢?指出這些聲音是千差萬別的,有強有弱,有高有低,那么聲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這些特性又與什么有關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響度
我們先來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ㄍ队埃夯顒?: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投影:物理學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很強的聲音震耳欲聾,我們說它響度大;微弱的聲音幾乎聽不見,我們說它響度小。)
同學們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發(fā)出聲音,怎樣做呢?要使鼓聲更響些,又要怎樣做呢?學生操作,你們認為鼓聲的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讓學生思考,勇敢說出自己的猜想,根據(jù)猜想的科學性,找出有價值的猜想,進行檢驗?!肮穆暤膹娙蹩赡芘c鼓面振動的幅度有關?!蹦茉O計出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的方法嗎?讓學生討論得出實驗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根據(jù)碎紙屑跳起的高度來顯示鼓面振動幅度的大小。學生實驗。輕敲鼓,聽發(fā)出的聲音,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強弱的變化,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試一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換個聲源,情況又會怎樣?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樣設計顯示響度與振幅關系的實驗呢?學生回答,教者演示。
?。ㄍ队埃何锢韺W上聲音的振動幅度稱為振幅)。
?。ㄍ队埃郝曇舻捻懚扰c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_________越大,響度越大。)
2.音調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聲,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圖,讓學生就圖中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音樂知識,通過交流和辨析,引入聲音高低即音調的學習。
?。ㄍ队埃夯顒?:探究決定聲音高低的因素)
同學們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張硬卡片分別撥木梳的粗齒和細齒,你聽到卡片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撥動細齒聽到的聲音比撥動粗齒聽到的聲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聽到的聲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認為聲音的高低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設置問題,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發(fā)聲齒輪實驗,檢驗猜想。使電動機的轉速逐漸增大,注意塑料片發(fā)出聲音高低的變化。啟動電動機,使齒輪敲打塑料片,可聽到塑料片的“軋軋”聲;隨著轉速逐漸增大,塑料片發(fā)出的聲音就會變高;當轉速達到一定程度時,塑料片還會尖叫起來。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結論: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ㄍ队埃阂粽{部分信息快遞內容)
?。ㄍ队埃郝曉凑駝拥念l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高;聲源振動的頻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低。聲音音調的高低決定與聲源振動的頻率,)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的。
?。ㄍ队埃豪?,合唱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卻是聲音的響度。物理學中的用語要求清楚準確,含義惟一,不能產生歧義,所以在物理語言中,聲音的“高”“低”只用來描述音調,而用聲音的“大”“小”來描述響度。)
練習:一個男低音放聲歌唱,一位女高音輕聲伴唱,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3.音色
?。ㄍ队埃夯顒?:辨別聲音)
?。犚宦牐?、(辨一辨)播放用幾種不同的樂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區(qū)別?“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憑聽覺辨出聲音是哪個樂器發(fā)出來的?
(游戲)“聞其聲,知其人”,找?guī)孜粚W生讀一段文字,其他人閉上眼睛,能否說出讀書人的名字?“正因為各各位同學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們才可以區(qū)別出他們。”
?。ㄍ队埃郝曇舻牧硪惶匦冤ぉひ羯?/p>
閱讀課本P35“不同樂器發(fā)聲的波形圖”。投影:不同樂器發(fā)聲的波形圖。
閱讀課本P35“生活、物理、社會”,看編鐘圖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小節(jié)
四、課堂練習
1.聽力題:
2.填空題:
?、僬n堂上回答問題時要大點聲,自習課研究問題時要小點聲,指的是()
A.響度B.音調C.音色
?、谖沂邢獦蜴?zhèn)素有“小提琴之鄉(xiāng)”的美譽。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線非常講究,如弦線有羊腸線、尼龍線、鋼線等,不同的弦線做出的弦在發(fā)音時()不同。
A.響度B.音調C.音色
③一個人從兒童到青年有一段變聲期,經過邊聲期,發(fā)出聲音的()變低了。
A.響度B.音調C.音色
五、課后作業(yè)
1.課本36頁1、3
2.上網查閱,完成課本36頁4
3.找四個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裝不同高度的水,如圖所示:當用金屬湯勺敲擊玻璃杯時,聽到的聲音有高有低,試試看,并將音調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
A B C D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音調的概念,明確音調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振動頻率,并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鋼尺振動實驗,發(fā)現(xiàn)音調與物體振動頻率有關,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體現(xiàn)“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學習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音調的概念及音調的決定因素——頻率
【難點】
探究音調的影響因素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在課堂上開展一個小型音樂會,播放出不同的音樂,教師對樂音下一個定義,并提出問題:
同樣是樂音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交流討論后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不同樂器發(fā)聲不同。
教師明確學生的討論結果后繼續(xù)提出問題:
聲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聲音會有高低之分?
學生在疑惑中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聲音的特性》(板書)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教師演示鋼尺實驗。教師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鋼尺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然后改變伸出桌邊的鋼尺長度,控制每次振動的幅度,學生觀察鋼尺的振動情況和聲音的不同。
學生會發(fā)現(xiàn):如果將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一些,撥動鋼尺時鋼尺振動得較慢,聲音較低沉;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短時,撥動鋼尺時鋼尺振動得較快,聲音尖而細。
教師講解:音調是聲音的特性之一,發(fā)聲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物理上用頻率表示物體的振動快慢。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么?
(2)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系是什么?
教師總結: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叫做頻率。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ertz),簡稱赫,符號為Hz。
(活動二)超聲波與次聲波
教師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飛行時的視頻,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樣是翅膀的振動,但能聽到蜜蜂“嗡嗡”的聲音,卻不能聽到蝴蝶飛行的聲音。
學生討論:蜜蜂翅膀振動較快,頻率高,蝴蝶翅膀振動較慢,頻率低,所以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得出:人耳的聽聲范圍是在20Hz~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低于20Hz的稱為次聲波。
之后教師通過PPT介紹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通過問題的形式,加深對音調的理解。
問題:某昆蟲靠振翅發(fā)生,如果昆蟲在2s內振動了700次,那昆蟲的振動頻率是多少?人能否聽到這種聲音?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進行總結。
作業(yè):復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聲音除了音調外還有什么特性,并根據(jù)這些特性制作一個樂器,嘗試解釋原理。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有兩條主線,一是以活動為主線,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探究體驗熟悉聲音的三種不同特征,二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發(fā),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聲音的特征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為合理分化難度,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本課設計都特別突出幾個環(huán)節(jié):豐富感性認識→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識別→深化概念理解→應用、交流與想象→矯正認識偏差→小結知識要點,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采用實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想象、練習、歸納、演繹等多種方法,積極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從而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材分析】
1.通過體驗、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聲音的三個要素。
2.通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速度的測量。
【學情分析】
1.學生有強烈的活動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上不夠成熟。
2.學生對聲音較為熟悉,而對其特征、規(guī)律缺乏認識。
3.學生的直觀感性思維較好,而對音調、音色等的抽象思維不夠。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經驗了解聲音的三個要素和聲速。
2.借助探究活動增強體驗,培養(yǎng)能力、學會思維與合作。
3.通過過程感受激發(fā)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心理需求
1.播放音樂(千差萬別的聲音)
2.這些聲音有何不同?
?。ㄉ郝犚魳?、描述感受
二、活動1:探究聲音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煟簞?chuàng)設問題,引發(fā)表現(xiàn)欲和求知欲
問題設置、過程引導:(以打鼓為例)
1.鼓聲是怎樣產生的?
2.怎樣能顯示出鼓面的振動?
3.要使鼓聲更響些,你會怎樣做?
4.鼓聲的強弱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5.怎樣做能顯示出鼓面振動幅度的大???
(生):首戰(zhàn)告捷,獲得心理滿足
思考、表述、操作、討論、對比、總結
?。◣煟憾嗝襟w課件放映并解說:示波器顯示聲音的強弱
三、活動2:探究決定聲音高低的因素
?。◣煟簞?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探究,激發(fā)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追求過程和方法體驗
問題設置、過程引導:
1.你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嗎?
2.用一張硬紙片撥動梳子,怎樣做可以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3.聲音的高低不同時,梳齒的振動情況有何不同?
4.猜想:聲音的高低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什么關系?
5.怎樣檢驗你的猜想?
?。ㄉ焊惺苓^程,抽象思維,體驗知識發(fā)生
思考、表述、操作、討論、對比、總結
?。◣煟憾嗝襟w課件放映:齒輪敲打塑料片、示波器顯示聲音的高低、弦樂器的音調
?。ㄉ洪喿x課本(信息快遞),認知概念。
四、活動3:辨別聲音
?。◣煟ㄉ海菲餮葑啾硌荨⑸贁?shù)學生發(fā)音,其余學生閉目靜聽、識別)
1.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
2.辨別不同人的聲音
?。ㄉ洪喿x課本:
?。?)體驗聲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感受不同樂器發(fā)聲的波形圖。
(3)生活、物理、社會
五、階段小結
?。◣煟阂龑w納
?。ㄉ鹤灾骰仡?,感受成功
1.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聲源振動的幅度稱為振幅。
2.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