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09 14:51:22 教學設計
  • 挑山工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故鄉(xiāng)》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體育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律動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本第十一冊第78——79頁。

  教材分析

  本次實踐活動是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進行的,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與挑戰(zhàn)性。

  教材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量量比比”,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同一時間,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個規(guī)律。第二部分是“議議做做”,啟發(fā)學生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大樹有多高”這樣的實際問題。最后,建議學生利用上述活動獲得的方法與經驗,自主測量樓房、旗桿等物體的高度,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實驗、比較過程,探索發(fā)現“同一時間,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個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大樹有多高”之類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同一時間,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個規(guī)律。

  教學難點:如何運用規(guī)律解決“大樹有多高”之類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1、6人一組,將班級分成若干組。

  2、每組二把卷尺和4根竹竿:一根1米,一根2米,另兩根竹竿長度不限。

  3、每人準備計算器、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問題導入。

  1、師:要知道一棵大樹有多高,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嗎?能不能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今天,我們就到室外上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

  2、檢查各組準備情況,用具是否齊全,并作適當調整。

  3、討論:要使室外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用問題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檢查學具,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二、探索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

  1、量一量,探索規(guī)律。

 ?。?)量同樣長度的竹竿的影長。

  動手操作:在太陽底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注意:在測量竹竿的影長時,各小組必須同時進行操作。

  (2)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

  發(fā)現:同時測量幾根同樣長的竹竿,其影長是相同的。

  2、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學生動手實踐,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記錄在表里,并計算比值。(測量時都取整厘米數,竹竿與影長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師:比較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ㄔO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個規(guī)律。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3、根據上面的測量和計算結果的結果,推想一根3米長的竹竿,當時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根據高度與影長的比確定這里的影長大約是3米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乘法算出結果。

  4、能根據上面的發(fā)現,想辦法測量出一棵大樹的高度嗎?應該準備哪些測量工具?在小組里合作交流。在太陽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長,再量出當時大樹的影長。在表格里填寫測量的數據。

  師:你能算出大樹的高度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在計算時,可以先算出竹竿與影長的比值,再仿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求出大樹的高度。

  師:在測量時為什么我們要強調同時測量?

  從中體會到數學方法的嚴謹性與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ㄔO計意圖:讓學生利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測量大樹的高度,這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三、繼續(xù)探索,深入實踐。

  1、校園里還有很多比較高的物體,還能測量出樓房、旗桿等的高度嗎?與學生一起測量旗桿?;氐浇淌以龠M行推算。

  2、師:想一想,在測量竹竿的影長之后,如果過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再測量大樹的影長。這樣計算出的結果還準確嗎?為什么?

 ?。ㄔO計意圖: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做中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激勵評價,問題延伸。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知道的?你學得開心嗎?

 ?。ㄔO計意圖:課堂總結既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整個流程設計中,教師先讓學生通過測量、推想、交流、驗證等一系列活動,探索發(fā)現了“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一規(guī)律,接著再引導學生運用規(guī)律,解決“大樹有多高”這樣的實際問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處處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感悟,在“做”中品味。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探索、感悟、運用,充分感知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2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guī)律,間接獲得。因此發(fā)現和應用這個規(guī)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量量比比”—— 發(fā)現規(guī)律

  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么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并體會和發(fā)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fā)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議議做做”—— 應用規(guī)律

  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guī)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準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興趣

  1.播放動畫片《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片段

 ?。ü适潞喗椋阂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于是大伙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的院子里和屋頂上。長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下,涌進巴依的家里,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伙出去。這時,阿凡提說:“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伙在樹蔭下乘涼了。)

  師:故事看完了,你們覺得阿凡提怎么樣?

  生:聰明機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爺作斗爭,為窮人謀幸福

  師:可是,故事并沒有結束。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著報復的機會。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著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后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么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奸笑了兩聲說:“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說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著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現在這兒呀!

  [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

  二、找尋規(guī)律,巧解難題

  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開動腦筋,給大伙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的詭計呢?

  1、積極思考,各抒己見。

 ?、賹W生分組討論,指名發(fā)言。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如果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相同,說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相同,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

  生:趕快派人去找阿凡提

  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于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后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

  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

  ……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雖然有的同學出的點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爺的要求,有的點子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結果也不甚精確,但卻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欲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滲透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仔細觀察,找尋規(guī)律。

 ?、賱偛爬蠋熉牭接幸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辦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

 ?、冢ㄕn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著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

  師:觀察一下,你發(fā)現什么?

  生:父親個子高,影子就長;兒子個子矮,影子就短

 ?、壅n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匯報本組的測量數據,可能各不相同。)

  師:為什么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卻不同呢?

  說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如說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則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fā)生變化。

 ?、苡^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據,哪個同學能說一說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輰W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并通過嘗試計算,發(fā)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驗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真正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的思想。]

  3.利用規(guī)律,巧解難題。

 ?、賻煟和瑢W們已經發(fā)現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系,怎樣利用這個關系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

 ?、趯W生討論,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

  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以上數據,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纯茨慕M同學用的方法最多?

 ?、鄹鹘M同學匯報本組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

  列式為:2.8×(1÷0.5)

  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

  列式為:2.8÷(0.5÷l)

  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

  列式為:1×(2.8÷0.5)

  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

  列式為:l÷(0.5÷2.8)

  方法五:……

  [評: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繼續(xù)探索,深入實踐

  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

 ?。ㄕn件出示)阿凡提沖著大家一豎大拇指說:六(*)班的同學,亞克西!。

  師:看到巴依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高興們?

  是啊,我們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的確值得的高興。

  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標物,如旗桿、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

  準備工作:

 ?、傩〗M為單位,開始分工

  ②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思考: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

  3.實地測量、記錄、計算

  4.情況反饋活動總結

  各小組匯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若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并現場糾正。

  [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jié)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融為一體。]

  四、激勵評價,問題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

  回家后,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巨大的物體,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高度。

  [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有奠基意義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與計算發(fā)現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比的認識。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高度與影長的關系。

  教學難點:實際測量時的具體指導。

  教學準備:皮尺、竹竿。

  教學過程:

  一、在量比比中發(fā)現規(guī)律

  1、在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明確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

  比較每次的測量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2、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算出桿長與影長的比值,填寫表格。

  3、小組討論:比較每次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指出:竹竿有長有短,影長也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二、在議議做做中應用規(guī)律

  1、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

  小組討論: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影長應是多少?

  3米竹竿約是前面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

  根據桿長 :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

  2、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

  小組討論。

  匯報交流。

  (1)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桿長與影長的比值。

 ?。?)測出同一時間內樹的影長,求它的實際高度。

  3、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內一棵大樹的高。把測量得到的竹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里,整理數據,說說你的方法。

  4、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桿的高嗎?課后試一試。

  三、活動總結

  1、互相評價一下剛才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情況。

  2、發(fā)現的規(guī)律是什么?

  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測得的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

  3、要注意什么問題?

  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板書設計:

  大樹有多高

  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桿長 :影長=確定的比值

  課后小結: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通過讓學生實際測量與計算發(fā)現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比的認識。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來源與生活,更應用與生活的這一思想。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4

  一、問題引入

  1、師:要知道一棵大樹有多高,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嗎?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2、檢查各組準備情況,用具是否齊全,并作適當調整。

  3、討論:要使室外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二、實踐活動

  1、量一量,尋找規(guī)律

 ?。?)量同樣長度的竹竿的影長

  動手操作:在太陽底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注意:在測量竹竿的影長時,各小組必須同時進行操作。

 ?。?)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

  發(fā)現:同時測量幾根同樣長的竹竿,其影長是相同的。

  2、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學生動手實踐,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記錄在表里,并計算比值。(測量時都取整厘米數,竹竿與影長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師:比較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組討論、交流,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據上面的測量和計算結果的結果,推想一根3米長的竹竿,當時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學生進行交流。

  根據高度與影長的比確定這里的影長大約是3米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乘法算出結果。

  4、能根據上面的發(fā)現,想辦法測量出一棵大樹的高度嗎?應該準備哪些測量工具?在小組里交流。

  在太陽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長,在量出當時大樹的影長。在表格里填寫測量的數據。

  師:你能算出大樹的高度嗎?學生進行交流。

  在計算時,可以先算出竹竿與影長的比值,在仿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求出大樹的高度。

  師:在測量時為什么我要強調同時測量?

  從中體會到數學方法的嚴謹性與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實際運用

  1、校園里還有很多比較高的物體,還能測量出樓房、旗桿等的高度嗎?

  與學生一起測量旗桿?;氐浇淌疫M行推算。

  2、師:想一想,在測量竹竿的影長之后,如果過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再測量大數的影長。這樣計算出的結果還準確嗎?為什么?

  四、全課小結

  談話:今天我們上了一節(jié)有意義的數學實踐活動課,這節(jié)課上你有什么發(fā)現有什么收獲?請你將你的感受寫成一篇數學小論文。

  課前思考:

  《大樹有多高》這是一節(jié)數學實踐活動課,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教學時可分兩大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量量比比,先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一規(guī)律。教學前教師要做好活動的準備工作,如找好幾根同樣長的竹竿,準備好卷尺或米尺;學生測量時教師要巡視學生測量是否準確,操作有無錯誤等,盡量使測量出的數據準確些。第二環(huán)節(jié)議議做做,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大樹有多高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采用怎樣的辦法來測量,然后分組測量,最后進行交流。當學生們都能采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出大樹高度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繼續(x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仿照這一方法來測量出教學樓、旗桿等的高度?;顒拥慕M織是否有序直接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課前教師一定要考慮周全,做好小組活動的各種準備工作,以提高活動課的教學有效性。

  既然是一節(jié)活動課,就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