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反思

時間:2022-05-26 20:14:22 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美術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貓》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窮人》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社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將相和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將相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將相和教學反思

將相和教學反思1

  在執(zhí)教《將相和》第一課時,我希望能突出文味、扎實基礎,培養(yǎng)思維、激發(fā)情感;認真鉆研教材,注重挖掘語言訓練點。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

  一、落實教學目標。

  《將相和》是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課文,我在教學中實施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理解和書寫“完璧歸趙、無價之寶、負荊請罪”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明白“完璧歸趙”的事件是造成將相不和的原因之一。

  3、揣摩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著重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效果。教學重、難點在于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勇敢、機智、為國家的尊嚴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力求體現(xiàn)《語文課標》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語言刻畫人物的詞句、表達方法、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感受,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

  二、重組教學內容。

  《將相和》是根據(j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tǒng)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篇幅較長。第一課時,我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是自學生字詞和概括主要內容,主要是讀懂《完璧歸趙》的故事,重點體會藺相如的對話,感受藺相如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了豐富人物形象,我增加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開篇中描寫的藺相如和廉頗的片斷。讓學生初步了解兩位人物的出身和廉頗的勇猛的個性特點,為下文學生理解產生不和的原因做了鋪墊。也許進入得有點突兀,出示原文和譯文后,我問:“在這片斷中你分別了解到廉頗、藺相如是怎樣的人?”由于學生沒有理解到我的意圖,所以學生半天沒有明白過來。我想不要提問應該作為背景介紹更為合理。

  三、巧排教學結構

  我沒有串講三個故事,我設計了“前后呼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課題中的“和”作了巧妙地處理。我先讓學生找出不和的體現(xiàn)“廉頗不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而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職位比廉頗高.。這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探究過程,引領學生弄清三個故事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不和”,然后在通過人物語言形象的對比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和”。通過師生共讀課文的方式,通過教師的談話,以(一條語言文字訓練線,一條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線)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升,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探究的過程學生討論得開始熱烈起來。

  在學習故事中,我設計有效的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課文怎樣運用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句段,讓學生潛下心來靜靜地默讀課文,走進文本,去對人物進行情感的感受并作批注。而在讀文本,體會人物形象和性格時,學生則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我沒有按照我預設的評析順序,而是隨著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學生思維得到迸發(fā)、碰撞,較好的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

  四、設計讀寫結合

  我原來是設計了寫的練習,希望讓學生精心思考,想象,表達,有效的進行語言的運用。這樣的教學,有靜有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動相宜,和諧有效。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非常注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讀書,以讀帶講,讀中理解,讀中感受。在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藺相如還敢見秦王,還敢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花,先把十五座城池交給我,我國馬上派人把避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我設計假如你是藺相如的話,你是如何揣摩秦王當時的心理的。補白:藺相如如心理活動的描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他心思縝密,計劃周全,有勇有謀的性格特征,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實現(xiàn)了讀寫的有機結合。但由于時間關系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實現(xiàn)。

  我力求希望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方向,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感悟和運用,希望上一節(jié)扎實、真實、有思維的語文課,但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不夠,教學效果與我預想的有點距離,我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調節(jié)了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與節(jié)奏。這也有我設置的訓練梯度準備不足,未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達到有效性的學習效果,特別是沒能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朗讀或演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其大智大勇的特質,感到非常遺憾。

將相和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將相和》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時,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第一個孩子小湯,平時成績不錯,讀生字、找部首、組詞一點都難不到他,“趙,zhao,半包圍結構,走之底,趙國?!彼_流利地回答,可發(fā)言的聲音卻因膽怯而變得很小。“小湯,你回答的很正確,就是聲音太小了。記住,你回答問題是在跟全班同學交流,聲音太小,其他同學就聽不清了?!薄袄蠋煟液ε抡f錯了。”“怕什么,課堂上說錯了,會有人給你糾正。反而印象還深刻。想好了嗎?要不要再來一次?”他拿著書,很快小聲準備了一下,就面對大家,大聲說了出來,鏗鏘有力,顯然比剛才更自信了。

  有了這個“火車頭”做示范,后面的孩子讀生字時一個比一個自信。一直到小俊,他是一個語文基礎非常薄弱的孩子,在語文課上從不會主動發(fā)言。開火車讀生字輪到他時,他十分緊張,很結巴。我試著鼓勵他,說:“小俊,自信點。想象你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就是掌控全場的王者。”說到這,孩子們都笑出了聲,包括小俊,“相信自己,再來一次!”聽了我的話,小俊好像輕松了很多,做了個深呼吸,一口氣讀完。聲音剛落,同學們就用整齊的掌聲對他表示鼓勵。

  一堂課下來,讀詞語,解課題,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學生們回答問題時都能自信且聲音洪亮地回答。除了發(fā)言時的自信,更讓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能主動思考,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一下子多了起來。也許這種自信悄悄從嗓子跑進他們的腦子里了吧。

  我暗喜,周一早上的第一節(jié)課很成功,給這一周開了個好頭!

將相和教學反思3

  《將相和》講述了藺相如和廉頗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過程。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了三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而這三個故事之間又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在進行本課的教學前,把握長文短教的方法,我鼓勵學生用歸納和概括的方式自主批讀,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梳理好行文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簡簡單單學習“完璧歸趙”的故事。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文章抓住了藺相如的語言與行動進行了細致的刻畫,進而在一遍遍的品讀中探索發(fā)現(xiàn)。其間,勾畫了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圈點關鍵的詞語,進行揣摩,將學生的思考引向了深處。

  批讀、圈點、揣摩、品讀,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自己對話,藺相如那機智勇敢的形象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老師簡簡單單地教,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扎扎實實地學,潛心會文,走進了藺相如這個人;在讀與思中發(fā)現(xiàn)了寫作方法,知道了怎樣刻畫一個人。得言得意又得法!

  如果說第一個故事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幫扶下,那么第二個故事“澠池相會”則是完全放手自學。有了方法的引領,在自主學習中,和同學合作,碰撞智慧的火花。同學們各抒己見,暢談感受。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則在交流內容基礎上,圍繞廉頗“請罪”安排了一個寫話的練習,旨在將文中學到的抓住“言行”刻畫人物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實現(xiàn)讀寫結合,能力轉化。學完課文,回顧總結。在把握人物特點的基礎上,再次關注布局謀篇的方法,為寫作奠定基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新課標學習的深入,我教學的目標越來越明確,也越來越感受到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還他們一個實實在在的課堂,一個簡簡單單的課堂,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課堂,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一個不斷成長的課堂。

將相和教學反思4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時,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學生精讀課文合課后的“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課外研究。

  這篇課文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軍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隆重、約定、膽怯、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讀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把握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戰(zhàn)國七雄”時期,秦國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今天,我們就學習發(fā)生在當時的秦、趙兩國之間的故事。板題,讀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合作交流

  1、過渡: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讀課文。

  2、自由讀文,思考剛才的問題。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小組學習。

  三、品讀體驗

 ?。ㄒ唬?、讀課后問題二,知道本課由三個故事組成。

  2、帶著課后問題二默讀課文,找找這三個故事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3、學生匯報。

  4、采用多種形式引導朗讀,從各個故事中找出能歸納小標題的語句,指導歸納。如:A、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小標題《完璧歸趙》。B、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小標題《澠池會見》。C、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小標題《負荊請罪》。

  第二課時

 ?。ǘ?、默讀《完璧歸趙》,思考:你認為藺相如是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出來?

  1、學生默讀思考。

  2、同位交流。

  3、學生匯報:

  評價:藺相如是個勇敢機智的人。

  重點句段體會:

  (1)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保ㄇ擅願Z回和氏璧)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兒撞碎在柱子上!”(理解“理直氣壯”,為了國家的利益愿意犧牲自己的愛國、勇敢精神)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交出來。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巧妙地拖延時間,讓和氏璧完璧歸趙)

  (4)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保C智、勇敢)

 ?。ㄈ⒛x《澠池會見》,采用以上方法體會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思考后匯報,教師引導評議。(學習方法與上個故事相同。)

  2、需要注意的地方:

  (1)找出描寫廉頗的句子,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廉頗是個威震四方的將軍,連秦王也懼怕三分)

  (2)從《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兩個故事中找出含有秦王“只好”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在藺相如智斗、廉頗配合的情況下,秦王無可奈何)

  第三課時

 ?。ㄋ模⒛x《負荊請罪》故事,結合上兩個故事思考:廉頗為什么不服氣?

  句段一: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句段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句段三: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四、鞏固延伸

  (一)、品讀藺相如的有關語句,體會藺相如形象(注意在人物的語言中體會“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二)、從廉頗的語言和動作中體會廉頗的性格特點(知錯能改、熱愛祖國)

 ?。ㄈ⒒仡櫲?,了解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

  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課堂作業(yè)

  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明白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板書設計:

  將相和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教學反思:

  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課的重點。教學時,利用語言把學生帶到情境之中,讓學生在讀、議、辯、演中感受人物。

將相和教學反思6

  人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整個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根據(jù)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因為課文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是在一堂課上只能把握其精髓,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是通過品讀人物藺相如為主線,精讀前兩個小故事,深入研究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的表現(xiàn);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勸服廉頗,得出“將相和,平天下”這個故事所宣揚的主題。

  幾次磨課試教的大致過程和體會是這樣的:

  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預設,我第一次執(zhí)教課堂,具體分三個板塊開展:

  首先是在“走進名著,了解內容”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導入說:“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它們都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其實,除了“四大名著”,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還有很多。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我國漢代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寫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請同學們翻開教材,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其次是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將”和“相”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茨芎秃??)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待到學生自讀課文后,教師出示地圖,簡單介紹歷史背景。接著請同學們想一想,說說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預習充分的學生能說出一二,可也出現(xiàn)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到此時,課堂上還未進入品讀人物環(huán)節(jié),文本也剛接觸。

  第三,在“深入研讀,感受形象”環(huán)節(jié),教師預設問題:“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兩人不和。”根據(jù)學生的找讀,出示重點句子:“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接著指導學生讀讀這段話,說說廉頗說這句話時心里是什么滋味?讓學生試著把那種不服氣和不滿讀出來。

  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以后,說:“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就有麻煩了。你能勸服正在氣頭上的廉頗嗎?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再去瀏覽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只是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待到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大家“勸服”廉頗。師生交流感悟,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雖說是盡力讓學生去說,學生也積極響應。但到頭來,沒有讓學生朗讀文本中的重點句子,學生都是脫離文本在發(fā)議論。人物的特點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得到內化。課堂上也沒有完成必要的書面練習,就匆匆結束了課堂。

  課堂結束以后,一方面自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三個:從課堂開始至出示課題,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時間近4分鐘,導入節(jié)奏緩慢,羅嗦,超時;研讀人物脫離文本沒有深入;課堂缺乏語言文字的訓練,人物形象沒有得到內化。在聽取了聽課老師的建議以后,我進一步研讀教材,重新梳理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進行了修改。

  幾天以后,我按照預設的四個板塊第二次施教,具體可以從以下環(huán)節(jié)看出來:

  在“走進歷史,揭示課題”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出示地圖,在激烈的廝殺背景下簡單介紹歷史背景。利用情景,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馬上出示課題《將相和》。設問:題目中“將”指誰?“相”又是指誰?“和”的意思是什么呢?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很快進入故事,閱讀全文,進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先帶領檢查文中詞語,幫助掃除閱讀障礙。再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后,老師接著說:

  師:課文就是寫將相怎么“不和”,后來又怎樣“和好”的過程。

  師: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兩人不和。請你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師:同學們,讀讀這段話,想想廉頗說這句話時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1:很嫉妒。

  生2:很不服氣。

  生3:對趙王和藺相如都很不滿。

  師:是啊,此時的廉頗心里窩著火哪!

  師:你能把那種不服氣和不滿讀出來嗎?學生讀,教師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師:在座的同學們,廉頗認為“藺相如的成功是靠一張嘴。”而你們是親眼目睹過藺相如帶著國寶出使秦國的,你們也經歷過藺相如在澠池會見上的情形的,你認為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呢?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前兩個小故事,把描寫藺相如的重點句子或重點詞劃出來,看看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

  學生自主研讀課文,準備闡述自己的看法。學生發(fā)言,教師指導學生體味句子,品讀人物。

  ……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廉頗現(xiàn)在才知道藺相如是一個不畏權勢、有勇有謀、忠君愛國的人?。∷拇_是一個有能耐的人哪!是我錯怪他了。我這就去向藺相如認錯賠罪(教師出示“負荊請罪”的畫面)。

  師:同學們,就是這一跪一扶,標志著將相和好,從此坦誠相對,共同輔國。就是這一跪一扶,給朝廷百官做出了團結協(xié)作的榜樣,從此國家空前團結,國力大增。也就是這一跪一扶,給趙國百姓帶來了十多年安定祥和的生活?!秾⑾嗪汀愤@個千百年的故事,尤其是藺相如這個人物在告訴我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同學們,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歷史人物和經典故事,就請你走進《史記》,走進名著?。ㄩ喿x資料袋)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覺教得還算輕松,學生學得也較愉快,課堂教學效果也大為改觀,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擴大了課堂參與度,課堂學習研討氛圍濃烈。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不過細究起來,還是有些欠缺:首先是詞語教學部分還需改進,重點應該突出對成語的理解,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積累這些重點詞語。對于梳理課文內容部分,還要幫助學生建構故事體系,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研讀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尤其在朗讀廉頗的不滿語句時還不夠到位,當時還是有些忽略;二是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還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三是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展開想象對人物進行說寫,補充課文的空白內容,使人物形象能夠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內化。

  兩次的課堂實踐,使我對于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把詞語教學部分適當改進,在人物體會之后增加小練筆環(huán)節(jié),我更多的是花時間去朗讀課文中的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因為這是統(tǒng)領課堂教學的關鍵句子,圍繞這句話開展學習,全課教學的思路就十分清晰。

  所以,在展示課(第三次上課)上,我大力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廉頗說話時的感情,指導學生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后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我問學生:“藺相如的成功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于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認識到自已錯了,讓學生把廉頗心中的話表達出來,從而“負荊請罪”。

  “藺相如的成功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堂課就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不但使一篇內容較長的課文教學起來簡單多了、而且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體會后說寫人物語言,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對重難點的點撥下,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達到教學相長的最終目的。

將相和教學反思7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錯的精神。文章語言簡練,人物形象鮮明。

  教學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用查字典了解詞語意思,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課堂教學做準備。教學中先在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每個故事,深入研究每個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并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讀、議、辯的形式讓學生感受。

  通過以上方式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三個故事的內容以及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灸軌蛲瓿山虒W目標任務,課堂教學不足之處:學生課堂閱讀較少,個別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揣摩不夠,沒有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氣勢、神態(tài)。今后教學要加大課堂閱讀訓練。

將相和教學反思8

  本課教學結束后,我打算做一個讀寫結合的練習。我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個故事都比較豐滿,就讓同學們把“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添上人物的具體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要求符合當時人物的歷史背景和語言習慣,特別聲明:不能寫搞笑版。有些小朋友很不樂意,因為“搞笑版”搞笑??!

  為什么我要加上特別聲明呢?近幾年來,報刊、雜志、電視等可謂改編成風。連金庸這樣還健在的作家的作品都遭到大刀闊斧的刪改,像羅貫中、吳承恩這樣死去幾百年的人,他們的作品反正得不到版權維護,那還不是信手拈來。于是我們就看到《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搞笑版居多。林黛玉開了公司,豬八戒當上公關經理,宋江簽名售書,自傳賣得風聲水起,這些荒誕的故事爭相出臺,網上流行的《大話三國》更堪稱此中經典,很多臺詞不經意間就從年輕人口中溜出。這些對同學的影響太大,防不勝防。也許有人壓根就沒想去防,反而樂此不疲。曾經,看到班上同學躍躍欲試的樣子,我也心動,并用“過火焰山”“武松打虎”兩個片斷做過嘗試。我的本意是想讓同學大膽發(fā)揮想象,看誰的創(chuàng)意最佳,新而不俗。結果同學受閱歷所限,背叛我的初衷不說,大家的目的都奔“搞笑”去了,柳州方言成了必殺技,且全是糟粕,慘絕人寰。我鎩羽而歸。

  本單元除古詩外都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的節(jié)選或改寫。教學本單元課文,就是要引導同學從每一課的內容中吸取有益的啟示,鼓勵同學讀原著中同課文有關的局部,以提高同學的文化素養(yǎng)。名家名篇進入課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學習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表情達意。上述失敗的嘗試告訴我,對名篇進行改編在小學階段不可取,而且我對這股改編風刮向同學感到憂慮。

  后來同學交上來的練筆還是依照我的意圖進行的“正統(tǒng)創(chuàng)作”,寫得很好,還出現(xiàn)了“雙手抱拳”“單膝跪地”“快快請起”等詞,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當時歷史背景。可見,同學就是一張白紙,老師抹上什么就是什么?!墩Z文課程規(guī)范》中說得好: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同學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同學對語文資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應該不受社會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響。

將相和教學反思9

  將相和,這篇文章講完了,留下了許多的沉思,我也知道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正是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教學才日趨成熟。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處值得提倡之處:

  一、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tǒng)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學生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廉頗說藺相如就*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二、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1、在學習負荊請罪內容時,結合文章此處的留白,讓學生自已設計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并表演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2、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板書,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人物特點,設計了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宰相肚里能撐船,讓學生結合人物品質,對出下聯(lián)來,學生很快就對出:將軍背上能負荊,對人物的品質銘記于心。

  三、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

  !、注重了朗讀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如,讀廉頗的那段話時,要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讀藺相如與秦王的對話時,要讀出理直氣壯的大無畏精神來,而讀藺相如與下人的對話時,要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來。

  2、注重了理解課文方法的訓練。理解人物品質時,注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品析,從中體會出人物的品質來。并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在書上適當批注。

  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的改進:

  一、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也是

  調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fā)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適當?shù)狞c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fā)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shù)慕Y語,這樣對文章的內容學生就會產生整體的認識。

  三、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分析,閱讀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將相和教學反思10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j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tǒng)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 “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由于篇幅較長,荀老師在教授本課時,一改傳統(tǒng)的一個一個故事講下去的教學法,而采用這三個小故事找相似點的方法進行教學,而且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師們都覺得此方法有創(chuàng)新,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一、字詞的學習能為后面總結小標題做提示。

  在荀老師學習字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在出示的詞語中就出現(xiàn)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詞語,為學習下文為每個小故事總結小標題做了很好的提示。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總結小標題的難度,也體現(xiàn)了在字詞學習中已經滲透課文的部分內容,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幫助。

  二、聯(lián)系已知學習新知。

  荀老師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再見了,親人》的連讀法,采用男女生連讀法學習本課。這樣學生就知道了采用什么方法學習本課了,學習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還能鞏固復習舊知識。

  三、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獨到。荀老師先讓學生分析第一個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在學習第二個第三個小故事時,荀老師讓學生找故事的相似點的方法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經過相似”“結果相似”或“結局相似”這些相同點了。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起來感覺容易多了,學會了第一個小故事,第二個小故事就不用講就會自然明白了,而且隨著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學生思維也得到迸發(fā)、碰撞,較好的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此教學方法新穎獨到。

  但是“只得”的“得”的讀音有誤,應該是“di”。否則這堂課就非常完美了。

將相和教學反思11

  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

  廉頗見藺相如出門迎接,雙手握拳。單腳跪下說:“藺上卿,請你原諒我的過錯,我只想到我自己的利益,卻忘了趙國的安危。”藺相如見此情景,便說:“廉將軍,快快請起”藺相如正想上前扶起廉頗,他便說:“不,如果你不原諒我,我就不起了!或者你用荊條打我。自從我聽了你的那一番話‘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我們趙國的力量秦國就會趁機攻打我們?!@讓我明白了只要文官武將和好,才治理好國家再想想之前真不該這樣對你??!”藺相如扶起廉頗說:“用荊條打你就免了,不過酒還是要罰的?!薄斑@么說你原諒我了?”“那你說呢,走咱們邊喝酒邊商量國家大事?!薄邦A期把時間浪費在這里,不如把時間放在國家上。不能讓別的國家趁機攻過來?!闭f著他倆走了進去。在旁觀看的老百姓們異口同聲說:“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只要文官武將和好,這樣我們百姓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p>

  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將相和教學反思12

  《將相和》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這樣的一篇文章該如何教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苯逃姨K霍姆林斯基也說:“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弊寣W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將有效地提高閱讀的效率,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形成,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文章的寫作特點,教給學生一種新的閱讀方法:聯(lián)讀法,把三個故事聯(lián)系著讀,比較著讀,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比較中感受藺相如這個人物的品質特點。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1、學會運用“聯(lián)讀法”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借助小結性的語句概括小標題。

  教學難點:

  1、搞清各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2、學習“聯(lián)讀法”。但是第一次運用聯(lián)讀法比較著讀故事,難度較大。于是我搭建了梯子,先由老師出示一點相似之處,讓孩子比較發(fā)現(xiàn)。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課堂上采用由扶到放,由表及里,讓孩子們充分研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效果較好。但是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整節(jié)課節(jié)奏較快,還是老師講得太多,課堂不夠開放。這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多注意。

將相和教學反思13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教授時,我的思路是第一課時先解決字詞以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在第二課時通過文章的具體語句了解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進而了解三個故事的內在聯(lián)系。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故事討論,每個學生經過討論都有了自己對于人物的理解。小組匯報時,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分析出藺相如是一個機智過人、勇敢無畏、不畏強權和顧全大局的人,分析出廉頗也同樣是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人。

  不足之處:

  1.最大的問題是語音語調太過平,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導朗讀時,學生朗讀的比老師還要有感情。

  2.在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開始時候有些松弛,沒有很好的把握時間,導致后來時間不夠充分,很多問題討論的不充分,應該展示的圖片也一閃而過,最后的小練筆沒有讓學生展示,因為對時間的把握不準確,導致沒有展示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

  3.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不默契,不能很好的接住學生的回答,沒有適時的小結,使得課堂上學生與老師有些脫節(jié),沒有融為一體。

  改進措施:

  1.最重要的是多聽聽朗誦,改善自己的語音語調,多些抑揚頓挫,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會把握課堂,與學生在課堂上多交流,適時的小結學生回答的要點,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重點。

  3.時間的把握上,要靈活,時間不夠的時候適當?shù)恼{整時間安排,給學生展示的時間,讀一讀自己寫的小練筆。

將相和教學反思14

  在教學《將相和》中的澠池之會,我抓住學生愛分勝負的心理特點精心設問,并讓學生圍繞問題充分展開討論,激活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xiàn),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我首先設問: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在澠池之會上,趙王和秦王究竟誰戰(zhàn)勝了誰?這個問題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矛盾,課堂里一下子像炸開了油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戰(zhàn)成了平局,有的說秦王戰(zhàn)勝了趙王,有的說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面對這種爭論不休的局面,我沒有一錘定音,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分小組進行討論。變爭論為討論,結果學生意見得到了統(tǒng)一,大家都認為在澠池之會上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緊接著,我又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爭著發(fā)言。一生說:課本上說秦王沒占到便宜,我推想一定是趙王占到了便宜,所以我認為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為秦王鼓了瑟,秦王也為趙王擊了缶,但秦國是大國、強國,趙國是小國、弱國,因此可以說是趙王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鼓瑟是秦王讓他做的,而秦王擊缶是藺相如讓他做的,從這個角度說,也是趙王勝了秦王。還有一生說:我是從樂器的聲音聽出來的,瑟的聲音優(yōu)雅動聽,缶的聲音像敲罐子的聲音,所以我覺得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

  這個教學片段的特點在于:設問抓住了教材要點,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啟發(fā)性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濃,老師僅說了三句話,而其余都是學生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答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

將相和教學反思15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較長篇幅的課文,然而,由于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需要長文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課文《將相和》就是一篇長課文。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長文短教的問題。

  【教學內容】

  截取的文字要短,發(fā)揮的效應要長。

  將蘊涵事情意義的文字或人物關鍵細節(jié)要作為教學重點。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或記事(包括場面描寫),或寫人。抓住人物描寫的關鍵性細節(jié),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點。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xiàn)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間】

  教師的指導要短,學生的實踐要長。

  一、教師的指導要短

  問題要集中。要切實做到長文短教,首先問題要集中。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fā)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二、學生的實踐要長

 ?。?、初讀感知,讀書時間要長:

  課文的初讀,留給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課文讀一遍。使學生能比較充分的感知課文。

 ?。?、點上深入,思考交流時間要長:

  在尋找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時,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讀書、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饋、指導。教學效果還不錯。

  長文短教,是個老問題,又是個新問題。新課程語文,長課文多而課時總量少,長文短教顯得尤為迫切。

  總之,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將相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將相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