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8-08 18:24:58 教學設計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創(chuàng)意說明】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在敘述方式上也獨具匠心。閱讀本文,學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麗、童心的可貴,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認識一種全新的寫景方式,指導自己的寫作。

  設計本課時,我將情境創(chuàng)設、知識領悟和方法指導并重,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會”并“會學”。首先設置情境,引出課題,然后入境賞文。我將賞文的三大境界作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引領學生進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塊為“研讀質疑”,引領學生進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的境界。這一板塊又由三部分組成: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朗讀貫穿整個散文教學的始終?!白x與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語美、情美;“讀與思”則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質疑;“讀與悟”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華。這“三部曲”是由“學會”走向“會學”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第三板塊為“遷移拓展”,引領學生進入“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教師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進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結合,實現(xiàn)了美的領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和朗讀整體感知,發(fā)現(xiàn)“美”。

  2、通過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進行研讀質疑,鑒賞“美”。

 ?。?、通過聯(lián)想與交流和課余練筆進行拓展和遷移,升華“美”、創(chuàng)造“美”。

 ?。础⑴囵B(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步驟】

  導語:同學們,你看到過晨曦穿越層林,在枝條上跳躍嗎?你欣賞過落葉飄零到水上又在漩渦中起舞嗎?你感受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嗎?你靜聽過午夜夢回花開的聲音嗎?如果你沒有,就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讓我們一起去山中訪友吧?。ò鍟n題、作者)

  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欣賞畫面,靜聽范讀,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訪問了哪些朋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并標出精彩的詞句與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們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鋼筋叢林里長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對他們而言是陌生的,但他們骨子里有著對自然的向往,音樂、畫面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喚醒了他們的潛意識,營造了一個美好情境,把他們帶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訪之友”,整體感知課文。

  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1、讀與品:

 ?、?學生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鑒賞美文?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怎樣學”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討論明確:鑒賞美文可以從以下角度著手:詞語、句式、語段描寫的角度,修辭、意境構思等等。

  ⑶ 小組交流:

  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并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品析: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我認為最細膩的描寫:

  我認為最精彩的段落: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觸、嗅、視等)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鑒賞文章的角度進行總結歸類,找出最接近他們的中國,引導他們深入探究,并且明確各小組分工,確保討論扎實、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小組匯報,班級交流。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再對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評評哪一段文字更優(yōu)美,并說明理由。

  走進樹林,青翠的樹枝,隨風搖擺,上面有鳥兒在歌唱,隨風搖擺,露珠在樹葉上閃閃發(fā)亮。大樹的根須深深地扎進了泥土和巖層,吸取地下的水分和養(yǎng)料。

  設計意圖:“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靈氣飛揚,文筆的生動活潑,字里行間的詩情畫意。

 ?。?、讀與思:

  ⑴ 請生再次朗讀質疑。

 ?、?學生提問──討論──交流──解決。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本身比回答問題更重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再在班上交流,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深化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场⒆x與悟:

  作者從山中眾朋友身上領悟到了什么?閱讀本文,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迪?

  設計意圖:架設課本與生活的橋梁,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生活的啟迪。

  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積累與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風景的詩詞或散文?

  設計意圖:課內(nèi)與課外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歸類與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聯(lián)想與交流: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清晨踏著露水進山,而此刻夕陽已涂抹了小路,該回家了,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此時此刻,山中的朋友會對我們說些什么?你又想對山中的朋友們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生活本身就是童話”,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結語:

  喧囂塵世,碌碌人生,在工業(yè)文明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在水泥與鋼筋日漸密集的層林里,我們已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可是,飛鳥、游魚、老樹上的一抹新綠、石縫里的一顆嫩芽和我們?nèi)祟惗际谴笞匀坏暮⒆樱笞匀皇俏覀冇肋h的精神家園。別忘了用純真的雙眼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美麗;別忘了我們和大自然有一個約會;別忘了,我們相約爬山去;別忘了,我們相約看海去……(薦讀汪國真的《看海去》畫面、字幕、配樂。)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將目光由課本轉向浩瀚的書海,將思維由“山中”投向廣袤的大自然,實現(xiàn)知識與情感的延伸與升華,讓語文課堂有情境而無窮境。

 ?。?、布置課外作業(yè):

  假設自己是家鄉(xiāng)的岳陽樓,寫一段與游人互訴心聲的文字,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

  設計意圖:“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讓學生自己動筆用文字描繪“美”,再塑“美”,讀寫結合,實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設計反思】

  《山中訪友》通篇洋溢著作者對大自然發(fā)自心底的愛,感情飽滿。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散文和詩詞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詩情畫意、境界鮮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話般的意境。教學本文時,可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陶冶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山中訪友》里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萬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潛先生語)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特點,并探究取得這種效果的藝術手法,例如擬人手法的運用、人稱的變換等。

  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輕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審美層次相結合,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三種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漸進又是給學生搭建幾個認知的平臺,還讓學生在得“魚”的過程中學會“漁”,整個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構建一種新型的充滿民主、張揚個性、激勵創(chuàng)新的“對話式”和“板塊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復習鞏固字的筆順規(guī)則,歸類掌握字的4種間架結構,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字,積累詞語,大部分會用。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表述親身感受和參與活動的說話能力。

  5.通過逐項對照自己的行為及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議,初步養(yǎng)成言行一致、尊敬國旗、尊敬長輩、熱愛老師、幫助同學、上學不遲到、專心聽講、按時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復習鞏固7種筆順規(guī)則和4種問架結構;看圖說話;復習10項行為規(guī)范要求并進行檢查評議。

  教學難點 :

  10項行為規(guī)范檢查評議,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評議的結果真實性程度較難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學過的7種筆順規(guī)則;復習5種基本筆畫名稱,鞏固學過的字,掌握漢字的4種結構,提高識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詞語,積累詞語,擴大詞匯量。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寫句子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人,明確學習任務。

  1、看書交代學習任務。(第1至5題)

  2、回憶已學的識字方法,說明今天要進行集中復習、鞏固。

  二、有機結合,綜合練習

  1、復習筆順規(guī)則,練習第一題。

 ?、偈荆菏?、人、點、你、同、小、國,讀一讀。

 ?、谥该?個學生在黑板上按筆順規(guī)則寫一寫,其余學生各自練寫兩個。同時想一想,你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鄯答仯篴.指名說一說:先寫什么,后寫什么?b.找一找,還有哪些字也是這樣寫的?

 ?、苄〗Y:筆畫筆順不僅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也是寫好字的重要條件。

  2、復習筆畫名稱,練習第2題。

  ①讀題,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谑荆?5種基本筆畫),指名說說這5種筆畫的名稱。也可同步用媒體演示這5種筆畫,注意這4種筆畫的區(qū)別。

  ③讓學生照例用直線把字與筆畫連起來。

  ④反饋小結:a.用實物投影儀示一學生的練習或用其他手段出示,進行反饋矯正。并讓學生說一說,如:船的第8畫是橫折彎。b.掌握漢字的筆畫名稱也是識字的一種基本方法。

  3、復習間架結構,練習第2題。

 ?、儆傻?題引人:誰能說說船、課、過、奶各是什么結構?(指名說)

 ?、谧x題目3,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鄢鍪荆豪洹⑦^、雪、國、病校、園、星、起、座,說說這些字的間架結構。

  ④以這幾個字有幾種結構開頭,用有有還有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莞鶕?jù)結構分類把這些字寫下來。

 ?、薹答?。是否能正確區(qū)分,可根據(jù)學生做的情況,每個結構補充說幾個。

 ?、咝〗Y:間架結構也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有了結構,識記字形就不需要一筆一筆地記(獨體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記,這樣識字更快更好。

  4、小結:筆畫筆順、筆畫名稱。問架結構是識字寫字的基本方法,我們要學會,更要會用。

  5、復習詞句,練習第4、5題。

  ①讀第4題,說說題目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讀詞語。(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注意正音)

  B.說說回家、新年等詞語的意思。

 ?、谧x第5題,想想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指導:聽寫句子首先要聽清老師講什么,然后要記住,才能寫出來。

  B.練聽。老師說一句,學生復述一句。內(nèi)容是:誰怎么樣或誰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聽寫句子。(先聽,自己復述一下,再寫下來,然后讀一讀是否對,同時注意標點。這里的讀、復述當然是不出聲的)

  ③抄寫第4題中的詞語,每個兩遍。

  三、課堂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這一課的設計注重目中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目中有學情,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設計,以學定教。切合學生實際,尊重學生個性,倡導在自己的閱讀中去體會,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自得;平等對話交流,鼓勵發(fā)表個人見解,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體現(xiàn)語文課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點,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入方法習慣之中,體現(xiàn)文道關系。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課后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兒歌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讀兒歌的愿望。體會到種樹的快樂,種樹的種種好處。

  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聯(lián)系實際邊讀邊想邊問。

  教學重點

   認寫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聯(lián)系實際邊讀邊想邊問。

  教學準備

   教師:

  1制作生字卡片、準備教學掛圖(簡單課件)。

  2與音樂老師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音符和歌譜;與美術老師聯(lián)系,畫一畫樹。

  學生:觀察樹木,了解種樹帶來的種種好處。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激趣,感知兒歌大意

   1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看看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兒歌內(nèi)容。

  二、自主識字,交流評議

   1自由、輕聲地朗讀兒歌,要求: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練讀幾遍。

 ?。?)運用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試著記住字形。

 ?。?)勾畫生字詞,把兒歌中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做上問號。

  2交流自主識字情況。

  (1)學生相互提醒音難讀、形難記的字。

 ?。?)用生字擴詞語,選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學生個別質疑問難,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解決。例如:綠色音符、綠色歌譜、種下歌聲、種下幸福等等。

  三、自讀自悟,邊讀邊悟,自主解疑

   1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提示: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邊讀邊想。

  音樂常常與快樂相伴,一個個音符,就像一個個快樂的因素,它將構成快樂的歌譜。兒歌中的這兩個比喻可謂意味深長,筆者認為可從這一角度去理解,為理解后文種下歌聲、種下幸福奠定基礎。

  音符是什么?(樂譜中表示音長或音高的符號,這里用來比喻一棵小樹。)

  歌譜是用來干什么的

 ?。ǜ枨臉纷V、譜子,人們唱歌時用的。這里用來比喻一行小樹。)

  2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環(huán)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樂,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讀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四、進一步誦讀課文,體會情感

   1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朗讀或背誦,積累語言,進一步體會種樹的快樂,感受樹木的作用。

  五、語言積累活動

  結合課后第二題,積累詞語,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六、書寫練習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學生提出難寫的字、筆畫筆順不清楚的字,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興字集體書空筆順;唱、福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指導書寫。

  2交流展示、展評,激發(fā)寫好字,主動練字的積極性。

  3寫寫你想寫的字或詞語、句子。

  七、拓展

   1說說你準備為小樹做點什么。

  2根據(jù)你對兒歌的理解給兒歌配畫。

  3試著仿照兒歌的樣子當小詩人說一說。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重點】

 ?。?、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

  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發(fā)明了無數(shù)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fā)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shù)慕忉?。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jīng)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nèi)容

 ?。?、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泯 扳 稱

 ?。?、對文中的“之”“于”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huán)謁于邑人”,代詞。

  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于 環(huán)謁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于人者不至:從,介詞。

 ?。?、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⑶ 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薄⒗首x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余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為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為主。

  四、請一位同學復述第1、2段的內(nèi)容

 ?。薄⑺伎迹赫n文寫丁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jīng)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凹磿娝木洹?,“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思考:這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xiàn)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采用了議論的形式。

 ?。病⑦@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笆苡谌恕敝溉说暮筇鞂W習和受到的教育。

 ?。?、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diào)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人”、“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字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表達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huán)謁”概括了其父求財?shù)目杀尚袨椋安皇箤W”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shù)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fā)言,談感受。

  要求:

 ?。薄⒙曇艉榱?,用普通話發(fā)言。

 ?。病⒅行孽r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三。

 ?。病⒄嘘P“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適當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并能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計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的依據(jù):學生學過一些含有兩級運算(如乘加、乘減但都是乘在前面的)兩步試題,這些式題由于乘法在前,所以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向右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這種運算,為了分散難點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并根據(jù)綜合算式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重難點: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

  2、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把分步和成綜合算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口答列式。老師問:5、3、15分別表示什么?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買水彩筆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說數(shù)量關系。

  3、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說數(shù)量關系。

  二、教學新課

 ?、苯虒W例題1。

 ?、懦鍪纠}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瞥鍪締栴}: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自己解答。

 ?、欠治觯簲?shù)量關系;2、那3、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3本筆記本的錢+1個書包的.錢=總共用去的錢】

 ?、雀鶕?jù)數(shù)量關系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請同學們試著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步虒W例2。

 ?、懦鍪締栴}: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普埻瑢W們列出綜合算式,并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么?為什么?

  ⒊總結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铺釂枺喝绻}目中同時出現(xiàn)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么?

 ?、墙沂菊n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

  三、組織練習

 ?、蓖瓿上胂胱鲎龅?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

 ?。?)最后交流結果,并指名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餐瓿上胂胱鲎龅?題。

 ?。?)仔細觀察第2題找出其中的錯誤。

 ?。?)進行訂正。

  (3)指名學生說說每題錯在什么地方,應該怎樣改正。

 ?。?)提問:在計算這樣的綜合算式時要注意些什么?

 ?、惩瓿上胂胱鲎龅?題。

  (1)提醒:在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

 ?。?)組織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菱形的定義,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掌握菱形的性質定理1和性質定理2,井能用定義判定一個四邊形是菱形.

  4.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菱形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能力.

  5.通過教具的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jù)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系,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菱形的性質定理.

  2.難點:把菱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綜合應用.

  三、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

  (做一個短邊可以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投影儀、透影膠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用投影儀打出)

  1.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矩形中對角線與大邊的夾角為36°,求小邊所對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

  3.矩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把較長的邊分成5cm、3cm,求矩形的周長。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這時可將事先按課本中圖4-33做成的一個短邊也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4-39,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三)講解新課

  1.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講解這個定義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應突出兩條:

  (1)強調(diào)菱形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鄰邊相等.

  2.菱形的性質:

  教師強調(diào),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邊形多了“一組鄰邊相等”的條件,和矩形類似,也比平行四邊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質.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質:

  師:同學們根據(jù)菱形的定義結合圖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質(讓學生們討論,并引導學生分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分析).

  生:因為菱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所以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性質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引導學生完成定理的規(guī)范證明.

  師:觀察圖4-40,菱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直角三角形有什么關系? 生:全等.

  師:它們的底和高和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

  生:分別是兩條對角線的一半.

  師:如果設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為a、b,則菱形的面積為什么?

  教師指出當不易求出對角線長時,就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般計算方法計算菱形面積.

  例2 已知:如圖4-41,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求證:四邊形AEDF是菱形.

  引導學生用菱形定義來判定.

  例3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2cm,∠BAD=120°,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如圖4-42,求這個菱形的對角線長和面積.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積.

  (2)還可以引導學生求出△ABC一邊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菱形的面積.

  小結:(打出投影)

  1.菱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的從屬關系:

  2.菱形性質:

  ①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谔赜行再|:四條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組對角.

  (四)練習

  教材P.153中1、2、3.

  (五)作業(yè)

  教材P.160中6、7、8;P.192中10.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創(chuàng)意說明】

  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讀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游戲,其實作者在這個游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游戲的關系;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nèi)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游戲,還是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藝術因素的童年的游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nèi)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游戲,它還包括在游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與游戲的關系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童趣

  留白

  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鳥、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著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yǎng)的勸說無動于衷,由著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

  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并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像貓還是像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著個王字。掌握了這一訣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說出,贏得兒子一個贊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

  兒子對大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大陽像個小刺猬。理由是大陽發(fā)出的光線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著那只刺貓發(fā)笑。

  兒子對說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游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yōu)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說謊變長鼻子 !

  某一日老公到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著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fā)現(xiàn)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說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后,詩興大發(fā):小孩子說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說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說謊,死了變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里面。兒子的 文學才能初露端倪。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

  [使用建議]

  選文與課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點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話題也同中有異。若將兩篇文章以及同學自己的某些童年經(jīng)歷放在一起仔細探究,定然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產(chǎn)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說出來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做到注意聽別人講話,能較清楚地用普通話說話,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前準備

  1課前由家長帶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關秋天的圖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實。

  2老師課前準備許多有關秋天的詞語卡。

  3一幅秋天的圖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歌曲《秋風起》。說說這首歌唱了些什么。

  2對!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多像一只只美麗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二、創(chuàng)設情景,集體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秋姑娘走過豐收的田野,走過瓜果飄香的果園,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秋色。請把你們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圖片、秋天的果實拿出來,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相機點撥指導)。

  2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匯報。請小朋友們聽仔細,等會兒我們評一評誰說得最好。(引導全班同學用心傾聽,積極評價。)

  3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圖畫。請你認真地看一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4師有意設問,多方進行交流。

  師:你從哪里看到秋天來了?

  生:樹葉黃了,說明秋天來了。

  師:說得好!老師送你兩片寫有“樹葉”、“黃”的葉子詞語卡。

  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蘋果紅了”、“菊花開了”、“稻子熟了”、“楓葉紅了”、“燕子南飛”……

  師:孩子們,想一想,現(xiàn)在刮的風叫什么風?生:秋風。

  師:現(xiàn)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師:孩子們真聰明!獎勵你們“秋風”、“秋雨”的詞語卡。

  師:人們常說“秋風秋雨漸漸涼”,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三、拓展交流

  1孩子們,咱們到校園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訴同伴或老師。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園里找到了秋天,誰都覺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員啦,是嗎?在這里,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幾個贊美秋天的詞語呢??凑l能猜一猜,拼一拼,認一認,誰先讀出,就把這張卡片送給他。(秋風送爽,落葉沙沙,春華秋實,秋風紅葉)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1.《楊氏之子》教學設計方案

2.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設計方案

4.教學設計方案

5.教學設計方案

6.教學設計方案

7.教學設計方案

8.教學設計方案

9.教學設計方案

10.教學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