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復活》有感

時間:2022-06-21 21:43:22 讀后感
  • 讀紅巖有感 推薦度:
  • 讀《正面管教》有感 推薦度:
  • 讀童年有感 推薦度:
  • 讀《數(shù)學簡史》有感 推薦度:
  • 讀《青銅葵花》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復活》有感12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復活》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復活》有感 篇1

  那天,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復活》。于是我感到很好奇,就迫不及待地買回家看。

  我很喜歡看書,有時候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戀書癥。因為我每次去到書店就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恨不得把全部書都買回家——一閱而盡。上次,我在書店買《復活》的時候,我又看到了一本我感興趣的書,書名叫《飄》。我立誓;下次去書店誓一定要買回來,因為我真的很想看。

  雖然,我沒買《飄》這本書,但我買了《復活》。這也是挺值得我高興的,因為《復活》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從故事的開頭就一直吸引我到結尾。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文學的經典,難怪會那么好看。這本書的主人翁是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欺壓無知少女的一個人,而瑪絲洛娃是被聶赫留朵夫欺壓過的受害者之一。由于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人,很有財富。他怕瑪絲洛娃對他前途有影響,于是就把瑪絲洛娃關進了牢房。但瑪絲洛娃上法庭時,聶赫留朵夫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決心要帶瑪絲洛娃遠走高飛,在救助瑪絲洛娃的同時聶赫留朵認清了社會,認清了自己。他心靈從死寂中開始復活?!稄突睢芬粫饕枋隽水敃r社會的不公平,采用了對比手法來敘述無辜的人受苦受難,而有罪的人卻逍遙法外、淫逸生活,加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使讀者看到都會感到心酸、難過。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真是獲益匪淺,原來以前的社會是那么惡劣,人是那么兇殘。我想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公平,社會總是那么殘忍。需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向上,不要讓有害之物留于社會之中。

  讀《復活》有感 篇2

  作為托爾斯泰晚年的巨著《復活》,它以其廣闊的手筆和細膩的刻畫,描繪出俄國舊社會各階層的面貌圖景:沙皇腐朽的統(tǒng)治,官僚無恥的貪婪,農民艱辛的生活……俄羅斯星空的至暗時刻,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壓抑與絕望,仿佛望不到盡頭。

  托爾斯泰出生于莫斯科一個貴族家庭,年幼失怙,早年家庭生活不幸。大學期間深受盧梭思想的影響,不滿于學校的教育,主動退學回到自己的世襲莊園。他曾對身受奴役的農民表示了極大的同情,努力通過改革以緩解農民與地主的矛盾,但以失敗告終。他曾在莫斯科的上流社會中度過了一段懶散而荒唐的生活,同時也在心煩意亂、焦慮不安中思索著道德純潔與完善的問題?!稄突睢肥撬砟曜钪匾淖髌?,是他世界觀轉變之后思想與藝術探索的結晶。

  在小說中,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誘騙并拋棄了少女瑪絲洛娃,致使瑪絲洛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墜入風塵。十年后,二人在法庭上相逢,瑪絲洛娃被誣告為殺人犯,而聶赫留朵夫則是該案的陪審員。聶赫留朵夫決心贖罪。為了瑪絲洛娃,他四處奔走,而后者對人生也逐漸重燃生機和希望。最終,聶赫留朵夫和瑪斯洛娃兩人在精神上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復活”。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一切都不會太好,也不至于太壞。難道《復活》里的一切都如此黑暗,沒有光芒嗎?非也,長夜漫漫,何以消散?唯有自己成為光。這光明,來自內心深處,閃耀著善良的榮耀,傳遞著人性的溫暖。《復活》,講述的就是這樣的答案。

  基督教教義有言:人本邪惡,唯有救贖,方能洗滌原罪。何以救贖?向善與懺悔。《復活》的內核,是描繪“善”的覺醒。這種覺醒,必須發(fā)自內心,毫無保留地拋棄“惡”后,方可結果。復活,有兩個層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首先,是人的意識的復活。因為人是社會最基本的個體,是自我發(fā)起善良的源泉,只有當個體意識全部摒棄邪惡后,才能進一步討論社會意識的復活。而后,是社會意識的復活?!稄突睢吠ㄟ^對社會不同階層的描寫,暗示了一種社會整體意識的復活,即,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滅亡,而新生的自由制度必然會誕生。

  一方面,托爾斯泰在揭示封建制度的衰落。比如,描寫那些審判員的混賬判罰,貴族婦女的無所事事,官僚朋友的沉迷享樂。他們手中握有著大量的權力,可笑的是,他們運用這些專權既不是為百姓謀福利,也不是為社會做貢獻,他們所追求的只是大把的盧布以及數(shù)不清的美女。這樣的人,你如何把拯救國家命運的重擔交到他們的手上,而更可悲的是,就是這些社會寄生蟲掌握著國家的命運,而他們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讓這個國家更加奄奄一息。

  另一方面,社會底層的人民對社會的不滿,有識之士對革命黨人的同情,暗示了這些人早已對這個骯臟的社會厭惡不已,看似平靜的社會表象之下,已經開始孕育涌動的暗流,且越來越多,只待積聚爆發(fā)的那一刻,掀翻這令人厭惡的黑暗。雖然終結有可能采取革命這種方式,但在積聚之初,依托爾斯泰觀點,是通過自我救贖與悔過的方式才走上最終道路的。

  精神復活,亦是重生,不單單只是個人的重生,乃至社會國家的重生。這可能就是《復活》的答案。

  讀《復活》有感 篇3

  “事情很明白,凡是人們認為重要和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卑鄙齷齪,不值一提的,而所有那些光輝奪目,富麗堂皇的外衣,往往掩蓋著日空見慣的罪行,這些罪行不但沒有受到懲罰,而且風靡一時,被人們費盡心思加以美化。”

  “我要做的是良心要我做的事,良心要我犧牲自己的自由來贖罪?!?/p>

  在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這就是曾經放浪荒唐、***的涅赫柳多夫到后來的思想覺悟、人性復活的涅赫柳多夫的轉變過程。

  一個是充滿理想的少年,一個是美麗純潔的少女;一個是紙醉金迷的貴族老爺,一個是出賣靈魂的風塵女子。他們的人生再次相逢時,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公爵陪審員,一個是罪大惡極的***殺人犯。涅赫柳多夫認出了瑪絲洛娃——少年時的他曾愛過的少女。可是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使涅赫柳多夫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貴族——花天酒地,無所事事;這個罪惡丑陋,金錢至上的社會也讓那個純潔無瑕的卡秋莎成了處處賣弄風騷的瑪絲洛娃。

  其實,我更愿意叫她卡秋莎,那是個從小不諳世事地生活在大莊園的無憂無慮的少女。她憧憬著光明的未來,她幻想著美好的愛情,可惜她所想象的這一切最后都被這個無情的社會狠狠地碾碎。人去樓空,才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南柯一夢。帶著一身傷痕,她開始墮落。可最終,她也無法擺脫人性的枷鎖,她的愛慕虛榮使她淪落為風塵女子。或許這個可憐的女人的命運早已被她自己預言——“我在這里,在泥濘里,在黑暗中,任風吹雨打,站著哭泣?!?/p>

  幸好,最終,他們都還是復活了。

  法庭上的匆匆一瞥,使涅赫柳多夫徹徹底底脫變成了一個懺悔者。他為幫瑪絲洛娃脫罪四處奔走,將土地分給農民,準備隨瑪絲洛娃遠去西伯利亞。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卻被農民懷疑,被親友鄙夷,被上層貴族唾棄。他所堅持的都不被這個充滿銅臭味的社會所理解。人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無所謂良心、道德。而這個社會早已喪失了人性和最基本的憐憫。財富、權力總是讓世人迷失自我。而在這個社會的熏陶下,涅赫柳多夫的復活無疑是舉起了一面鮮明的旗幟,人性的光輝在重生的涅赫柳多夫身上綻放!

  如果說涅赫柳多夫使卡秋莎墜落成了瑪絲洛娃,那么西蒙松則是瑪絲洛娃真正的拯救者。他作為政治犯的代表,讓瑪絲洛娃覺得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利益和享樂而活,讓瑪斯洛娃稱這些人是“真正優(yōu)秀的人們”,讓瑪斯洛娃徹底擺脫過去,重新?lián)炱鹉ú肌⑹捌饞咧?,成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找回曾經的那個勤勞、善良的喀秋莎。

  小說的結局,瑪斯洛娃選擇了西蒙松,選擇了革命者,選擇了遺忘過去,選擇了開啟嶄新的生活。至此,瑪斯洛娃在精神上真正完成了復活。

  涅赫柳多夫在紙醉金迷的生活與良知中選擇了后者。他面對了自己的良心,不用再背負良心的債,從罪孽感、愧疚感的陰影中走出來。沐浴著陽光的涅赫柳多夫感到了精神上巨大的滿足感和快樂。他告別了渾渾噩噩十年如一日的“貴族生活”,人性的復活讓他能夠在陽光下舒心地微笑。

  列夫·托爾斯泰使兩名原本墜入風塵的主人公復活,從而抨擊了黑暗的社會。但我想,小說中兩名主人公的復活也代表了這個社會的復活。革命正在開始,光明的未來在不遠的前方!

  閱讀這個故事是煎熬的,但結果是令人欣慰、快樂的。我隨文章情節(jié)起伏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展露笑顏。閱讀《復活》的過程是漫長的,主人公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我的心。我為瑪絲洛娃的悲慘遭遇而落淚,為涅赫柳多夫的艱難抉擇而揪心,更為他們最后的“復活”而欣悅。我觸碰到了陽光的燦爛、重生的快樂,閱讀讓我成長,最終我也會由閱讀而蛻變、成熟。閱讀讓我感受到的快樂感如縷縷春風拂面,醉我心脾。我的豆蔻年華因閱讀而格外美麗!

  復活的道路依舊漫長,不過,我們正在前進。前進的道路、奮斗的過程是快樂的,我享受著這個美麗的過程。

  讀《復活》有感 篇4

  從容,我喜歡這個詞,就像淡定一樣!就在那年地夏天,天氣暑熱,晚自修放學一回家,發(fā)現(xiàn)沒有了貓的叫聲,問父親是怎么回事,父親吞吞吐吐,猶豫不決的樣子讓我生疑,追問之下,母親按捺不住,搶著說:貓,我送到郊區(qū)了,你不用找了。靈魂的復活--讀《復活》有感作文"我的回答令前后一群人發(fā)出了悶笑,"什么。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后來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馬斯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應該走的路,后來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fā)現(xiàn),經過重重挫折,終于把馬斯洛娃從那艱苦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女主人公為了不使男主人公再奔波,同時,男主人公也做起了有意義的事。

  讀完后,才知道“復活”是一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所以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經在污濁的生活中卑污染過,但我仍認為他是一株蓮,因為他改過了,成為像蓮一樣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這是一個人靈魂心靈的復活,但那些仍在欺騙自己良心的人,他們也許已經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們也許被污染的程度連血也變黑了,他們也許已經無法自拔了……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這樣,本來純潔的心靈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現(xiàn)在做的事,抄襲作文,考試作弊,欺騙得了父母、老師,也不能欺騙自己,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希望那些同學能從此復活,去過自己的新生活,用全新的態(tài)度去學習。

  我想聶赫留朵夫已經去過新的生活,去讓更多人復活,為“大同”社會而努力。

  讀《復活》有感 篇5

  《復活》與《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為列夫·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講述了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仆瑪絲洛娃,使她懷孕并被趕出家門。后來,她淪為妓 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并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可謂淋漓盡致,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女主人公鋃鐺入獄后的頹蒼白無力——“這個女人腳穿麻布襪,外套囚犯穿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塊白頭巾,顯然有意讓幾綹烏黑的鬈發(fā)從頭巾里露出來。她的臉色異常蒼白,仿佛儲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長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雙短而闊的手和從囚袍寬大領口里露出來的豐滿脖子,也是那樣蒼白。她那雙眼睛,在蒼白無光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格外烏黑發(fā)亮,雖然有點浮腫,但十分靈活”。映襯出了男主人公犯下罪惡后導致的悲劇,仿佛是對后來他的“復活”先抑后揚。

  有人認為,《復活》是為瑪絲洛娃而寫,她從青春的美麗年華到獄中被冤的階下囚,再到法庭上的重逢,最后是男主人公對她的付出,她卻不敢、不能接受男主人公的再次的愛,她變的成熟了,她不想拖累他,她經歷了起起落落得意精神重塑。

  也有人認為,《復活》也為聶赫留朵夫而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fā)現(xiàn)后,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從而完成精神的重塑。

  一個人做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變自己,不去進行一次精神的“復活”!

  讀《復活》有感 篇6

  在午后暖人的陽光下,輕輕合上微微泛黃、卻又伴著縷縷清香的書頁。聶赫留朵夫的心靈歷程依然深刻于腦海,正如書名《復活》,這是一次從頭至尾的蛻變,一次從行尸走肉到真正有情感的人的“復活”。

  曾憶兒時,第一次接觸俄國文學,是一本彩繪版的《普希金童話》,未曾有什么思考,只是覺著有一份童趣的快樂;后來,讀了高爾基的幾部作品,心靈或多或少有了些許的觸動;直至現(xiàn)在,托爾斯泰的這部鴻篇巨制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好久沒有真正投入過一本書,好久沒有與書中人物發(fā)生過心靈的碰撞了,《復活》讓我重又拾回了這種感覺。聶赫留朵夫的改變,我一路跟隨,時而為其冷血與無情而憤恨,時而又因其回心轉意而感到溫暖,仿佛自己也是書的一部分,甚至已與主人公靈魂交融。

  突然驚憶,自己何時已處于書中描繪的世界?人的一生,不也正是一次從墮落到復活的旅程嗎?不是很多人,都是從天真的孩童“成長”為追名逐利之徒,在這個社會上摸爬滾打,趨炎附勢,到了老年,看透人生,重拾一顆純凈的心的人也不在多數(shù)啊。

  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也在漸漸地沉沒,曾經對受傷的小生靈、路邊乞討者的產生過的憐憫之心已越來越淡薄,我的目光似乎也越來越堅硬,心靈似乎也越來越麻木?不,我要拒絕這樣的改變,拒絕成為那個冷酷的聶赫留朵夫。然而要完成一次靈魂的凈化的旅行又是何其艱難!但仔細回味,自己處于的這個社會,與《復活》中的時代不是亦有幾分相似之處?

  小時飼養(yǎng)過一只小鳥,將它關在籠中,日復一日,乃至有一天想將其放生,它卻站在窗臺上,膽怯地望著那湛藍的天空。這只小鳥似乎是《復活》中不敢接受屬于自己土地的農民的真實寫照,似乎又是那個在無形的囚籠中的膽怯的自己。走在街上,見到很多表情迷茫的眼睛,很多匆匆奔波面目冷酷的臉龐?;蛟S,他們也受到了太多的禁錮,當他們擺脫別人的束縛后,卻無法向前邁出屬于自己的步伐。這些人需要的不也是心靈的復活嗎?

  日光偏西了幾分,我呆呆地坐在那兒,手里依然捧著那本典雅、包含書香的《復活》癡想……我的眼前展開了一片蔚藍色的天空,無數(shù)自由的翅膀在藍天中飛翔,舒展。

  讀《復活》有感 篇7

  周六,我信X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說里熟悉的章節(jié)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借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jiān)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們知道,由于種種原因,現(xiàn)在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tài):自私自利,物欲膨脹,XX受X,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y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因為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為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guī)范,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所以能夠感動人,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讀《復活》有感 篇8

  我有時在想,在復活節(jié)那一天,基督復活的時候,親愛的,你是否也復活了呢。請原諒我冒昧地將您定義為已死,如果您現(xiàn)在自認為還活著的話。我們能從《復活》中看到什么呢?一張擁有花白胡子,藏污納垢的臉,裹著一個對封建土地所有制持否定態(tài)度的大腦,讓我們認出:??!老托爾斯泰。在社會主義國家里的我們,貌似解決了土地私有的問題。在號稱沒有剝削階級的中國,我們無法體會到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的俄羅斯帝國腐朽落后的沙皇制度帶來的種種弊端和給俄國底層民眾帶來的壓迫,幸好體會不到。就在那個年代,托爾斯泰朦朧之中將要蘇醒,所以他讓聶赫留道夫復活了。

  要是我們仍然停留在19世紀,去批評俄國農奴制的罪惡,歌頌贊揚托爾斯泰為改善農民生活,突破舊制度枷鎖而做出杰出雖然并不完美的努力,顯然失去讀《復活》的意義。復活是一種懺悔與救贖,是改錯?!板e誤”的含義過于狹小,我姑且把它視為一切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吧。有些錯誤是好改正的,比如一加一算成了三,數(shù)學老師告訴你應該是二,于是你把它改正了;有些錯誤是難以改正的,比如在高考的時候,你將一加二算成了二后果,你懂得。當然,這些錯,我們大都能夠發(fā)現(xiàn),即使無法糾正,還可以盡量彌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發(fā)現(xiàn)。當真理變成謬論,謬論變成真諦,真諦遭受踐踏,踐踏視作贊揚……當日出的時刻陰云滿布,親愛的你是否還在尋找太陽?我們每天做著浪費時間的不必要的“工作”,抬頭長嘆一聲:時間都上哪兒了!錯誤不斷發(fā)生,之后被埋藏在心底,我們默默忍受隱隱的陣痛,于是心靈漸漸麻木,死亡。誘惑是無處不在的,侵蝕肉體,腐蝕精神,誘導健康的人犯下錯誤,悄無聲息的在肥沃的心田種下惡果,令人無法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卻無法承認。命運步步緊逼,要么扼住命運的喉嚨,要么與死神共舞,很快魔鬼也能看作是天使,之后徹底墮落。然而良知是存在的。陰暗的森林底部,哪怕射進一縷陽光,種子也會發(fā)芽。一聲驚雷過后,死亡的靈魂或許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復活。況且,我們大概還不至這么糟糕。

  讀《復活》有感 篇9

  《復活》是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最高的一峰”,也許,你會說它沒有《戰(zhàn)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也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可是,這部作品卻展現(xiàn)了一位偉人暮年時心靈的穩(wěn)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小說開篇寫道:“盡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干凈,盡管他們把石頭扔進地里去,不讓任何植物在地上長出來,盡管樹木伐光,鳥獸趕盡,可是在這樣的城市里,春天也是春天?!币黄f物生機勃勃的情景一下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然而,第二句“唯獨人,成年的大人,卻無休止地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卻為馬斯洛娃將受的苦難作了鋪墊。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后來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瑪絲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應該走的路,后來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fā)現(xiàn),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但是,“救助”終末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自我精神的復活?!皬突睢笔且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的過程,所以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經在污濁的生活中被污染過,但因為他改過了,他仍是一個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這是一個人靈魂心靈的復活,但那些仍在欺騙自己良心的人,他們也許已經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們也許被污染的程度連血也變黑了,他們也許已經無法自拔了……而我從主人公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fā)現(xiàn)后,做了許多事來彌補過錯,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也會面對這樣的時候么?原本純潔的心靈在喧嘩與騷動的浮世中可能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永遠不能欺騙自己。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我想聶赫留朵夫已經去過新的生活,去讓更多人復活,我們,也應該從迷惘中、從酣夢中復活,走向新的生活,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復活》有感 篇10

  一開始閱讀此書,并不能十分準確地理解這兩個字背后的深層含義。大部分人在潛意識里對這個詞的理解是:它用在已經沒有生命體征的自然物又重新出現(xiàn)生命跡象的一個事件。但直至完整閱讀書籍之后,書中也沒有提及關于這方面的事實,由此斷定我一開始對這個詞下的定義是不正確的。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故事,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這樣的:聶赫留朵夫大學期間在大學期間是一個熱誠、純潔、朝氣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去拜訪親戚家遇見瑪絲洛娃并在相處中愛上她。但在不久之后男主人公便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從此以后他過上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在這期間xx了瑪絲洛娃并將她拋棄,從而使她淪落到后來的悲慘生活。直到一次在法庭上,他遇到被告上法庭的瑪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fā)現(xiàn),并漸漸從往日的墮落生活中走出來,擺脫陳舊的思想,使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復活的這樣一個事件,恢復了精神的人的主導與復活。

  聶赫留朵夫應該屬于思想覺悟較高的一類人了,在面對瑪絲洛娃的悲慘生活,他敢于面對并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愿意奔走于洗刷瑪絲洛娃的罪名的同時,還樂于給予其他人幫助,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整個社會的社會制度、法律和宗教的嚴重不公平、不人道的本質。深刻理解到農民的悲慘命運是收到貴族階級的壓迫造成的,他的精神上的復活也是跟隨著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認識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把自己部分財產分給農民到后來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歸還農民,從自身做起,反抗社會的不公平與不人道的行為。

  《復活》一書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趨于飽滿,給讀者很大的視覺沖擊,讓我們不得不回歸歷史、正視歷史,并結合歷史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反饋現(xiàn)今社會,讓我們正視社會的本質,找到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并遵循規(guī)律發(fā)展社會,不然將會使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也不斷提醒著我們,社會現(xiàn)存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歷史條件,當這個必要條件不復存在時,它的正確性、真理性也將不復存在。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與時俱進,不能固守舊思想,真理的絕對性這個觀點是相對的,我們只有不斷在精神上有追求,追求在精神上的復活,才能克服社會現(xiàn)存的矛盾,循序漸進推動社會的進步。

  讀《復活》有感 篇11

  暑假里,我每天徜徉在書的海洋里。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叫《電腦怪復活》,主要人物有“潑皮猴”王小磊、“冬瓜”夏天、“噴火女”田貝貝。這本書主要講了:狂歡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遺忘的記憶”在信息計算機課時對“噴火女”田貝貝發(fā)出警告:從地獄中出來,到人間中去。隨即,可怕的驕蟲出現(xiàn)在了電腦屏幕上。夏天接受了老師安排的制作動畫任務后,和動畫小組的成員一起性情大變。王小磊和田貝貝快要明確真相的時候,不小心倒進了毒蟲的世界,水中可愛的魚兒可到了陸地便成為了可怕的食人怪、長得像海帶的食人樹、雙眼泛著紅光的黃蜂、揮舞雙鉗的毒蝎子,這個毒蟲世界真是危險重重啊,可這一切都是“冬瓜”夏天的杰作,可是他卻完全沒有記憶。終于,在危險時刻,夏天的終于恢復了記憶,帶領大家擺脫了毒蟲的追擊,鳳凰決定親自進入電腦中打敗驕蟲。而此時,王小磊他們馬上就要被毒蟲攻擊了,鳳凰大怒,擊敗了驕蟲,就出了大家。最后鳳凰與大家告別,將驕蟲帶回了山海經。

  我讀了這個故事,我最喜歡王小磊,因為他非常聰明,在危險時刻可以幫助大家一起解決危機幫助大家,這種可貴的精神,值得我稱贊。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天,他的想象力真的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竟然通過電腦制作出了那么個可怕又恐怖的毒蟲世界。

  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匪淺。

  讀《復活》有感 篇12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著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么,精神上的復活,比現(xiàn)有擁有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著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著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 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么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fā)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后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么,于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為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里,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并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凈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丑陋與純潔?!稄突睢肥且槐静豢啥嗟玫暮脮?,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讀《復活》有感】相關文章:

1.讀《復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