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8 19:49:03 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設計 推薦度:
  •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混合運算》 推薦度:
  •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日歷中的數學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設計說明

  扇形統計圖是小學階段所學的統計圖中較難的一種,它能恰到好處地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為了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在設計時打破了傳統統計圖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觀察、操作、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來教學新課。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層次性、實用性。

  設計時,化繁為簡,注重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學時以“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為學習材料引入,有利于學生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滲透了健康飲食的教育。在觀察扇形統計圖獲取信息階段,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不但使課堂教學具有“由淺入深”的層次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運用PPT課件輔助教學,直觀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

  設計時,教師充分利用課件的便利性和直觀性。在探索部分,巧妙利用表格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在分析部分,充分利用課件的直觀特征引導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體現

  PPT課件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談話引入。

  師: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但我們的膳食是否平衡呢?老師這里有一幅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課件出示)

  師:它是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并用直觀的寶塔圖形式表現出來。同學們能不能從這個寶塔圖中知道我們需要的哪種食物最多?其次呢?接著呢?

  設計意圖:以“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引入,有利于學生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滲透了健康飲食的教育。

  2.對比歸納,分析特點。

  課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統計表。

  (去掉最后一列百分比的數據)

  師:我們應該選用什么樣的統計圖來表示圖中的數據呢?

  (條形統計圖)

  師:(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從條形統計圖中同學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

  師:大家再來看一下這張統計表,我們增加一個欄目“約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

  (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約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3.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不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約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呢?(不能)有沒有哪種統計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小組討論)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從學生們熟悉的搭積木游戲入手,觀察與游戲相關的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是學生思維的過渡。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先畫一畫,再搭一搭,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讓學生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并能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和小正方體的數量還原立體圖形,以及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2.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節(jié)課以游戲的形式引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地發(fā)現實物與他們所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比賽計分冊

  學生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搭積木嗎?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

  生1:用同樣數量的積木可以搭出很多種立體圖形。

  生2: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形狀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搭積木比賽,從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板書課題:搭積木比賽)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搭積木游戲導入新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賽一:畫一畫。

  課件出示第一項比賽:根據搭成的立體圖形,畫出從三個方向(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1)明確比賽規(guī)則。

  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分別畫出從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2)課件出示教材32頁淘氣搭成的立體圖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看一看有什么特點。

 ?、賹W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同學進行適當指導。

 ?、趯W生匯報觀察到的結果。

  (這個立體圖形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3)從上面、正面、左面三個方向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并畫出看到的形狀。

  ①學生動手畫一畫。

  ②各小組展示畫出的圖形,并說一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4)引導學生將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與搭成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要求。

  (5)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2.比賽二:搭一搭。

  課件出示第二項比賽: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1)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搭一個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最多可以有幾個小正方體?

  (3)學生小組合作,先交流,再動手操作。

  (4)各小組展示搭好的立體圖形。(鼓勵不同的搭法)

  (5)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設計這個立體圖形的?用了幾個小正方體?

  (6)提問:你們搭出的立體圖形各不相同,你們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7)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不能確定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但能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8)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3.比賽三:看誰搭得多。

  課件出示第三項比賽:根據從上面看到的形狀,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立體圖形。

  (1)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從上面看形狀如上圖的立體圖形,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搭法?

  (3)學生在小組內邊交流,邊操作。

  (4)各小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個小組搭的方法多。

  (5)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6)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搭立體圖形,即使給出的小正方體的數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搭法。

  (7)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xù)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圓的認識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擴展。由直線發(fā)展到曲線,是知識的一個升華,一個質的飛躍,對新接觸圓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教學設計遵循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具體突出以下兩點: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獲取圓的有關知識,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實現自主學習。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及個性差異會導致對知識理解的側重點不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能夠使學生實現優(yōu)勢互補,從而實現知識的建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重視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fā)現圓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個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在不斷地交流、討論、探究中明確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各種平面圖形卡片 圓規(guī)

  學生準備 圓形實物 平面圖形卡片 圓規(guī) 直尺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圓)關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請你們想一想,生活中你們在哪里見到過圓?(生自由回答)

  師: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教材57頁主題圖)

  師:圓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如此美麗、神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各種圓形圖案帶來了美的享受,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圓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征。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fā)了一個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卡片,閉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圓嗎?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成員說一說。

  活動后匯報:你為什么一下就能說出摸到的是不是圓?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的平面圖形有什么區(qū)別?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同學們再次閉上眼睛摸一摸圓的邊,想象一下圓的形狀。

  設計意圖:通過摸圓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圓,通過想象、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初步感知圓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饋,形成概念。

  (1)自學畫圓。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圓,那么,想不想把它畫出來呢?

  老師引導學生每四人一組嘗試畫圓,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用手畫,借助圓形物體畫,用圓規(guī)畫……)

  (2)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

  學生操作,每個學生用圓規(guī)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學生完成后,教師讓學生每四人一組,把四個人畫的圓放在一起,相互欣賞。

  師:欣賞完剛才四個同學畫的圓以后,你們發(fā)現四個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樣嗎?

  (四個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師小結: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上。

  (學生練習用圓規(guī)畫圓)

  3.探索圓心。

  (1)明確圓心:老師示范畫一個完整的圓,然后對照圓講解:用圓規(guī)畫圓時,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2)開展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圓形學具,上下對折、打開,出現一條折痕;左右對折、打開,又出現一條折痕;換個方向再對折、打開,如此做幾次,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這幾條折痕相交于一點)

  師:這幾條折痕相交的這一點在圓的中心,圓中心的這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導學生在學具圓上標注圓心。

  (3)明確作用:同學們剛才畫的圓的位置不一樣,你們認為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同桌之間討論后匯報。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能力目標: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德育目標:讓學生養(yǎng)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具準備:硬幣、線繩、圖釘、鉛筆頭、圓規(gu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會嗎?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場緊張而又激烈的塞車運動???,它們已經來到了起跑線上,一號、二號、三號誰將會成為最后的冠軍,請同學們大膽預測。

  師: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冠軍,送給一號車手。同學們預測的很好,那么一號的賽車為什么成為了最后的冠軍呢?

  生:因為一號的賽車,輪子是圓的。

  師:其它的車手為什么會比一號的賽車慢呢?

  生:因為它們的輪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聯系生活、舉例說明

  師:你在生活中,哪些物體上還有圓?指名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圓的物體。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汽車作為現代工業(yè)化的產物,正是因為裝上了圓形的輪子,不僅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家庭用的圓形套裝餐具,滿足我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更讓我們味口大開,看來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很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對圓作更進一步的認識吧!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1、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師:你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

  生:能。

  師:同學們真有自信,下面就請同學們前后四人小組為單位,可以利用學具袋中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去創(chuàng)造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創(chuàng)造圓。

  生:進行小組反饋。

  教師注意將各種方法進行概括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幣或其它圓形輪廓描圓;②利用圖釘和線畫圓;③用圓規(guī)畫圓;④用圓形物體用力在紙上壓印圓;⑤線一頭系上重物旋轉形成圓……

  師:這么多的方法都能創(chuàng)造出圓,那么這些方法有什么缺點嗎?

  學生說一說各種畫法的缺陷:(

  1、利用圓形輪廓描和印圓,方便但圓的大小固定。

  2、線畫圓,比較麻煩但可以畫很小的圓也可以畫很大的圓。

  3、旋轉形成圓不能留下痕跡。

  4、圓規(guī)畫圓,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圓都能畫)

  師:那你認為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畫圓最科學最方便?

  生:用圓規(guī)畫圓最方便。

  2、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guī)畫圓。

  師:那請同學們用圓規(guī)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愿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

  1、畫移位的,

  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為什么會移位,為什么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guī)的頭,岔開圓規(guī)兩腳的開口,將圓規(guī)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周,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不一樣?

  生:因為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書: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圓規(guī)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guī)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師:那請同學們把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定為3厘米,來畫一個圓,并用剪刀將你所畫的圓剪下來。

  三、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探究其特征:

 ?、賹W生跟老師一起操作: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幾次。(也可進行一下小競賽,看誰折得快、折得好。)

  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fā)現什么?(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折痕。)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圓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貼出紙圓,點出圓心,并板書:圓心)

  師: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o)

  教師領學生讀字母“o”,說明“o”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里標出圓心并用字母“o”來表示。

  游戲過渡:下面讓我們放松一下,玩一個“食指點圓”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教師說出圓的位置(圓外、圓心、圓內、圓上)讓學生用食指來點,看誰點的快,點的準。尤其強調“圓上”的概念,指圓的邊緣上。

  ②師:強調之后,讓學生說圓上有多少個點?(無數個)現在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fā)現什么?

  通過測量引導學生發(fā)現: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并板書:半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線段叫做半徑?

  教師說明: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板書:r)

  教師領學生讀“r”,強調“r”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圓里畫出一條半徑并用字母r來表示。

  學生做完后,教師提問: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啟發(fā)學生說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并板書)。

 ?、弁瑢W們接著觀察,剛才我們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每條折痕都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線段叫做直徑。(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并板書:直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線段叫做直徑?

  啟發(fā)學生說出:通過圓心并且兩段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教師說明: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板書:d)

  教師領學生讀“d”,強調"d"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里畫出一條直徑,并用字母“d”來表示。

  學生做完后,教師提問: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的幾條直徑,看一看可以發(fā)現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線的長度都相等。

 ?、芫毩暎撼鍪菊n件請觀察下圖中哪些直徑,哪些是半徑。哪些不是,為什么?

 ?、菪〗Y與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組織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d=2rr=d/2。

  師:這就是說,在同一個圓里,知道了半徑的長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徑的長度;知道了直徑的長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徑的長度。(組織學生說半徑或直徑的長度,讓其他學生說直徑或半徑的長度,然后組內互說互評。)

 ?、蘧毩暎撼鍪菊n件填表。

 ?、哽柟叹毩暎撼鍪九袛囝}。

  四、轉回課前問題:

  為什么車輪做成圓形的能得冠軍呢?

 ?。ㄗ寣W生結合今天所學知識解決此題。)

  五、課后作業(yè):

  用今天所學知識畫出各種大小、不同顏色的圓,組合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六、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O ——能決定圓的位置(定點)

  半徑r

  ——能決定圓的大小(定長)

  直徑d

  同圓半徑

  無數條且長度相等

 ?。ǖ葓A)直徑

  d=2r或r=d=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ǘ┠芰τ柧汓c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ㄈ┑掠凉B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復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后,師說: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接。(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么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余各題分組討論后由學生獨立完成。

 ?。?)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比例。

 ?、谝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敘述邊板書如下)

 ?。?)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說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都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由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師板書:

 ?。?)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閱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并填空。

  三、鞏固發(fā)展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后指名說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第3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我們學過哪些運算?這些運算的意義是什么?相關的知識都有哪些?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系統地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知識。

  回顧與整理

  1、四則運算的意義。

 ?。?)我們學過哪些運算?舉例子說明。

  生1:加、減、乘、除。

  生2:列舉算式……

 ?。?)課件出示教材70頁1題。

  慶?!傲弧?。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用了哪些運算?

  預設

  生1:我根據第一幅圖提出問題,兩個同學一共折了多少只紙鶴?用加法計算,列式為26+39=65(只)。

  生2:我根據第一幅圖提出問題,還要折多少只紙鶴?用減法計算,列式為120-26-39=55(只)或120-(26+39)=55(只)。

  生3:我根據第二幅圖提出問題,一共需要多少錢?用乘法計算,列式為1。5×52=78(元)。

  生4:我根據第三幅圖提出問題,扎蝴蝶結用了多少米彩帶?用乘法計算,列式為18×=9(m)。

  生5:我根據第四幅圖提出問題,平均每組有幾名同學?用除法計算,列式為36÷4=9(名)。

  (教師結合學生的提問、解答,用課件展示相關算式)

 ?。?)結合上面的算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ㄗ⒁庖龑W生考慮全面,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下表)

  算式

  意義

  加法

  26+39=65

  把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

  120-26-39=55或120-(26+39)=55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

  1。5×52=78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18×=9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除法

  36÷4=9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整數、分數、小數運算的哪些意義相同?

  預設

  生1:整數、分數、小數的加法、減法、除法的意義相同。

  生2:分數乘法的意義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種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四則運算的關系。

  (1)陳述加與乘、加與減、乘與除相互間的關系。

  預設

  生1:加法是最基本的運算,整數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生2:加法是把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而減法是知道總數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加法和減法是互逆關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生3: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除法是把一個數進行平均分,求份數或每份數,乘法和除法是互逆關系,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陳述加、減、乘、除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預設

  生1: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生2: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減數+差=被減數。

  生3: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生4:被除數÷除數=商,除數×商=被除數,被除數÷商=除數。

  生5: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列、行的規(guī)則。能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 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激發(fā)需要

  提問: 能說出我們班中隊長坐在哪里嗎?

  出示例1主題圖,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軍的位置。(學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

  質疑:同樣都是表示小軍的位置,怎么會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呢?(第一種意見是把一豎排看作一個小組,小軍就在第4組第3個;第二種意見是把一橫排看作一排,小軍就在第3排第4個)

  提問:怎樣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簡明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學生可能想到:先說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組,再說明小軍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統一規(guī)定,橫著的是排,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去說)

  提問: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些?(學生中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如果有一個約定,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去做,就不會表達不清了)

  揭示課題:怎樣規(guī)定橫排和豎排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既準確又簡潔的確定位置的方法。(板書課題)

  [說明:讓學生說出中隊長的位置,有效地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的知識確定位置的經驗,幫助學生找準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描述小軍的座位,使學生體會到用已有的經驗描述小軍的位置,由于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從而引起學習和探索新方法的內在需要,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認識列、行,理解數對

  1. 對照座位示意圖認識列與行。

  講解:(出示教材第15頁的座位示意圖)習慣上,我們把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用這樣的方法來描述,小軍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書:第4列第3行)

  提問:(在示意圖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點出小明)小明坐在這個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板書:第2列第4行)

  提問:小麗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圖中找出小麗的位置嗎?(學生指出小麗的位置,并板書: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圖中找一個點,并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描述這個點的位置,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反饋:會用第幾列第幾行這樣的方式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了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

  2. 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約定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來表達物體的位置,就不會引起誤解。那能不能用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來表達呢?(學生可能會想用字母分別表示列和行)

  講解:大家想出的辦法很好。其實,我們可以進一步規(guī)定:用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再用另一個數表示第幾行,那么,小軍的位置就用兩個數來表示就夠了。你能知道是哪兩個數嗎?(4和3)習慣上,我們用一個數對來表示:(4,3)。

  提問:數對前面的一個數4表示什么?3呢?

  提問:你能用數對分別表示小明和小麗的位置嗎?(學生用數對表示,并說明每一個數對的含義)

  要求學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說說這個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并且用數對表示出來。

  3. 完成教材第15頁的“練一練”。

 ?。?) 在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圖中用筆涂出來,并用數對表示,填在書上的括號里。

 ?。?) (6,5)這個數對在圖中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說明:先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列、行的含義與確定列、行的規(guī)則,再通過確定小明、小麗的位置幫助學生熟悉這一規(guī)則,為數對的引入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從列和行的規(guī)定,到用數對來表示,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對的含義,又滲透了符號化的思想,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之后,讓學生嘗試運用數對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對數對含義的理解。整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次鮮明,重點突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鞏固練習,發(fā)展智慧

  1. 完成練習三第1題。

  出示教室座位圖,并標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1) 說一說: 要求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或同學的位置,并組織交流。

 ?。?)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圖上指出某個同學的位置,讓同桌盡快用數對表示出這個同學的位置。比比誰的反應快。

  (3) 猜一猜:用數對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學猜出這個同學是誰。

  2. 完成練習三第2題。

  出示題目。

 ?。?) 生活中也經常用數對確定位置。請看,小明家廚房的一面墻上貼著瓷磚,請用數對表示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學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 討論:你發(fā)現表示這四塊瓷磚位置的數對有什么特點嗎?(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列;后一個數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行)

  3. 課件出示練習三第3題。

  出示題目。

  (1) 說位置:這是學校會議室的地面圖,同座位的同學相互說說每塊花色地磚的位置。(用第幾列第幾行表示)

 ?。?) 寫數對:能用數對表示出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嗎?(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

 ?。?) 找規(guī)律:觀察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你發(fā)現了什么?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fā)現,再組織全班交流。

  4. 拓展應用。

  出示右圖。

  談話:如圖,“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來表示。說出下面類似于數對的每組字母和數各表示什么漢字,并連起來讀一讀:(B,3)、(A,5)、(C,4)、(E,2)、(D,1)。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齊讀: “我們愛數學”。

  提問:你愛數學嗎?為什么?

 ?。壅f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首先結合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過說一說、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列、行和數對含義的認識。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數對來確定墻面瓷磚和地面花色地磚的位置,這里注意通過比較瓷磚和地磚的位置特征,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交流,使學生發(fā)現數對中的一些規(guī)律,如同一列中,數對中的前一個數相同;同一行中,數對中的后一個數相同等,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最后通過類似于數對的一組字母和數找相應的漢字——“我們愛數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對的理解,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四、 自主總結,生成問題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值得我們課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號”飛船返回地球的畫面。

  談話:“神舟六號”之所以能順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到的知識。地球這么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有關資料,并和其他同學交流。

 ?。壅f明:一節(jié)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探索活動的終止。讓學生帶著問號離開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探索的大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神舟六號”返回地球畫面的回放,引發(fā)學生思考:地球這么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這樣做既為下節(jié)課進一步用數對確定位置打下伏筆,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意識。]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后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于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

 ?。ㄉ鷧R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chuàng)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蹦奈煌瑢W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后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學生個人匯報

  四、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yè)布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本設計在教學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建立了圓柱的表面積表象的同時拋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意識。

  2.在操作中滲透轉化思想。

  轉化思想是數學學習和研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使學生經歷用自己的方法把圓柱的側面化曲為直的過程,體會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所形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有關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觀察、推理中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轉化思想,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在應用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設計重視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對圓柱表面積的不同情況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紙質圓柱形物體 剪刀 長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設疑導入

  1.說一說。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誰能和大家說一說?圓柱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2.想一想。

  課件出示情境圖:做一個圓柱形紙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紙板?(接口處不計)

  師:要制作這個圓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至少用多大面積的紙板”是一個關于什么數學知識的問題?

  3.匯報。

  小組合作,觀察、討論: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紙板就是求圓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之和。

  4.交代學習目標,導入新課。

  師:圓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之和也叫圓柱的表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圓柱表面積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觀察、討論中初步感知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游戲,猜猜禮袋里裝著什么?

  學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說,現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學生上臺并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里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請XXX把里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游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guī)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攪幾下,然后任意摸出一個,并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ㄗ寣W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么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么說?(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里摸到紅球嗎?為什么?(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游戲,我們發(fā)現如果袋子里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里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為什么?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為什么?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xù)努力啊 ! 2.裝球游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游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么球,不應該放什么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里的球裝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說說你是怎么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說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愿意來說一說?這么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會指在哪里?能肯定嗎?那應該怎么說?(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還可能會指著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剛才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系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游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后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fā)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fā)生或一定會發(fā)生,一星期后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學生之前所學的用數對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雛形,而用方向和距離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則是極坐標系的雛形。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和空間坐標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大致位置,能夠利用數對精確地表示出平面圖上一個點或一個區(qū)域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fā)展空間觀念。

  備內容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會根據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說出它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

  2.會根據一個點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這個點的具體位置。

  3.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1.經歷位置與方向的觀察、測量、畫圖、描述等過程,感受從實踐中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讓學生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通過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標法。

  通過生活實例學習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備重難點

  重點

  1.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難點

  1.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根據描述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49頁“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復習鋪墊

  1、某車間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分之幾?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倍?

  2、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設計意圖:在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復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1、教學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

 ?、儆贸ū硎就惲恐g的關系。

  a、課件出示: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這兩面旗的長和寬的關系?(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②用比表示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引入比的概念:兩面旗的長和寬的倍數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長÷寬=15÷10,寬÷長=10÷15,也可以說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b、簡介同類量的比: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所以兩面旗的長和寬的比屬于同類量的比。

  (2)教學非同類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42252÷90)

 ?、谟帽缺硎痉峭惲恐g的關系。

  對于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說: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因為這里的42252km與90分鐘是兩個非同類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3)歸納、理解比的意義。

 ?、偈裁词潜??結合上面兩個例子說一說。(學生試說,教師總結:兩個數的比就是表示兩個數相除)

 ?、谂袛啵旅鏀盗块g的關系表示的是兩個數的比嗎?

  a、甲數是3,乙數是4,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比4;乙數和甲數的比是4比3。(是)

  b、張師傅20分鐘制作了7個零件,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是7比20。(是)

  c、足球比賽,甲隊和乙隊的比分是8比1。(不是,因為足球比賽的比分不表示兩個數相除)

  2、教學比的讀、寫和比的各部分名稱。

  (1)簡介比的寫法。

  15比10記作15∶10;

  10比15記作10∶15;

  42252比90記作42252∶90。

  (2)簡介比的讀法。

  兩種形式的比都讀作幾比幾。15∶10讀作:15比10;表示比時,讀作:15比10。

  (3)簡介比的各部分名稱。

  “∶”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板書)

  (4)明確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比值=比的前項÷比的后項,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3、教學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1)比與除法的關系。

 ?、儆^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項相當于被除數,比號相當于除號,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比值相當于商。

 ?、诒鹊暮箜椖懿荒苁??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是0。因為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除數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是0)

  (2)比與分數的關系。

 ?、俑鶕謹蹬c除法的關系想一想,比與分數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回答: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

 ?、谂e例說一說,兩個數的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樣寫?(兩個數的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例如15∶10,可以寫成,讀作:15比10)

  4、小結。

  比的概念實質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聯的兩個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非同類量的比,比和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先由倍數關系引出兩個同類量之間的比及非同類量之間的比,使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然后再結合實例,引導學生明確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最后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比和除法及分數之間的關系,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習比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鞏固練習

  1、教材49頁1、2題。

  2、教材52頁1題。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52頁2題。

  板書設計:

  比的意義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了解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方法。

  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

  3、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4、體會統計在生活里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yǎng)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簡單分析。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收集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自己的體重情況,并制成統計表;

  2、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3、制作本節(jié)課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輔墊

  教師敘述:小明是一個氣象愛好者,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認真地收集了20xx年每個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多媒體出示64頁統計表)。

  教師敘述:小明為了比較形象具體地把收集來的數據表示出來,他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了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根據第64頁例題制作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問:這是一幅什么統計圖?

  它用什么表示每個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點?

  二、初步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入新課

  1、教師敘述:后來,小明把它改成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例題單式折線統計圖)

  問:這幅統計圖與剛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ㄖ笇W生看懂圖中每個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線上升、下降與數量變化的關系)

  2、揭示課題

  這幅統計圖叫做單式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三、制作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1、師生共同制作圖

 ?。?) 師生共同邊說教師邊用多媒體演示至畫好橫軸、縱軸、網格后的圖。

 ?。?) 針對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讓學生說說如何描點?(學生說,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3) 問:怎樣連線?(突出順次,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連線過程。)

 ?。?) 制好后檢查。

  2、指導學生看圖

  問:從這幅單式折線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相鄰兩個月之間,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歸納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請你說出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指出: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板書:特點:表示數量的多少;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問:小明為了表示20xx年降水量變化的情況選用哪一幅統計圖比較好?

  教師敘述:所以小明把這幅折線統計圖寄給了當地的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為當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點依據。我們也要學習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這祖國的發(fā)展作點貢獻。

  四、鞏固練習

  1、(1)根據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的體重制成折線統計圖。

 ?。?)畫完后相互交換檢查。

 ?。?)同桌根據自己制成的折線統計圖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

 ?。?)到實物展示臺前展示自己畫的折線統計圖,并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師敘述:小紅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進了醫(yī)院。醫(yī)院每隔4小時給她量一次體溫并把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66頁第一題圖)

 ?。?) 指導學生看圖。

  (2) 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 這幅折線統計圖與我們前面見到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實際運用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作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師敘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們都是我的員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鋼筆銷售的情況,并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圖)進貨多了,我怕賣不掉,積壓資金;進貨少了,我又怕不夠賣,賺錢少了。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qū)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